路環信榮船廠,它是荔枝碗歷史較悠久的船廠之一。 |
筆者曾寫下一些有關路環村和澳門造船業的文章,部分篇幅提及荔枝碗船廠的歷史。其實說荔枝碗船廠是最後的造船業遺址,在嚴格上並不恰當,因為澳門還有媽閣政府船塢遺址和營運中的船舶製造廠。然而,荔枝碗船廠卻是傳統帆船生產的場地,為漁船和商人提供船隻,而這些船廠是本地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同類遺址,所以說它們是最後的造船業遺址並不過分。
1912年的路環村地圖,圖中可見路環村初期的發展集中在客商街和計單奴街一帶,而當時船人街和荔枝碗尚未發展。(圖片來源:《路環村讀本》) |
一個多世紀前,澳門漁業開始繁盛起來,造船業作為漁業的輔佐行業,同樣也蓬勃地發展,澳門、氹仔和路環三地的造船廠紛紛在港口和海灣上建造。有關路環造船業較早的記載也在這時期。1887年(光緒十三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有關澳門界線的奏摺上提及路環和氹仔的情況。當時,路環居民約有百戶,丁口二千餘。船廠約有四十餘家,民居百餘家。路環和氹仔兩地合計約有拖船八千餘隻、小輪渡船兩艘。
由於澳葡政府正打算佔據路環島,張之洞有可能為誇大數字來引起朝廷關注,但其他資料顯示光緒年間路環島上有最少一家船廠。從路環村的發展上來說,客商街(Rua dos Negociantes)和計單奴街(Rua Caetano)是村落最古老的地區,而十月初五馬路(Avenida de Cinco de Outubro)在開闢前是漁船和商船聚集的海灣。在計單奴前地(Largo do Caetano)附近更有兩處以船舖來命名的街道——船舖街(Rua do Estaleiro)和船舖巷(Travessa do Estaleiro),由此推斷路環最早的造船廠應該在此地。
1950年代路環譚公廟對出的海傍,船隻正進行修理工作。 (圖片來源:李玉田,《李玉田《澳門攝影情懷》作品集》) |
隨著葡萄牙政府對路環的佔領,路環村開始從傳統中式村落蛻變為西式小鎮,而居民也開始向村落北面發展,船人街上依山而建的房屋相信是在這時出現。至於荔枝碗的船廠,相信也是在20世紀中葉出現。初期的船廠只能作維修船隻之用,漸漸地開始變成造船廠。據《澳門工商年鑑》的記載,荔枝碗在1966年已有信榮、周家、范九、新合利、協利和關恩,合計六家船廠,而路環造船分會也於1968年在路環市區成立。由此可見,荔枝碗船廠在1960年代時基本形成。
參考資料:
- 鄭煒明(2007)。《氹仔路環歷史論集》。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
- 大眾報(1966)。《澳門工商年鑑 第八回(1966)》。澳門:大眾報。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9)。《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中國:人民出版社。
- Wojtowicz, J. & Haigh, D.(1990)。《路環村讀本》。澳門:澳門文化學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