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荔枝碗信榮船廠,是澳門造船業的遺址之一,見證澳門20世紀中後的造船業發展。 |
(承上文)
在路環碼頭前地附近有一條斜路,通往路環荔枝碗村。途中遇到名為「合興」的船廠,這座船廠內滿是廢棄的木材和垃圾,看來早已是荒廢了。在不遠的前方,還有更多的這樣子的船廠等待著,這裡正是路環荔枝碗村——澳門最後的造船工業遺址!在進入正式介紹前,筆者必先提醒前往參觀的人,荔枝碗是澳門其中一處最多惡犬出沒的地方,而且船廠屬私家地方,請於廠主同意後才前去參觀。
路環1970年代的造船業(圖片來源:歐平,《澳門舊事:歐平濠江昔日風貌攝影集》 |
漁業與造船業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漁船是漁民捕魚的重要用具。澳門曾是繁榮的漁港,造船業的發展當然也十分興旺。澳門半島的船廠區在提督馬路(Avenida do Almirante
Lacerda)沿岸地區,是內港漁船和商船的修繕地區。一如前文所言,路環村也是漁港和商埠,而最初的造船區和船舖在村落南區海傍的船舖街一帶。直到20世紀60年代,路環漁業往村落北面轉移,同時澳門半島的造船業因漁業式微和填海造地等因素。部份船廠轉至漁業尚存的路環,在海角附近的荔枝碗區繼續經營。
正如今天所見,船廠的結構頗為簡單,以大量木材構成支架並以金屬加固,然後以鐵板包圍兩側和屋頂,形成巨大的工作空間。辦公室一般會設置在船廠側邊或閣樓,廠內也設有休息場所和專門用作修理機件的空間。隨著船隻體積愈來愈大,機械的使用也日漸普遍,機械鐵勾和電鋸等機械可以在廢置的船廠中找到。另外,由於廠內放有大量木材,大量消防設備也放在船廠中。
懸吊在船廠內的機械遙控器,隨著機器的普及,船廠也採用一些機械作為輔助。 |
荔枝碗的船廠多是從澳氹兩地轉移過來,所以較少與路環原居民接觸,居民主要是同行人士結集,因而給人自成一村的感覺,所以一般人視船廠區為「荔枝碗村」。除了船廠,很多與造船業有關的商舖紛紛成立,如木材店、五金店、機械修理店和油漆店等。同時,一些船廠工人在區內以廢木和鐵板築成簡陋的木屋。隨著人口的增加,區內也出現咖啡店和小商舖,而「漢記」是當中最有名的。
寂靜的荔枝碗馬路上,當年工人忙碌工作的情景已成為夕陽下的幻影。 |
荔枝碗船廠區見證澳門造船業的最後日子。雖然澳門漁業在20世紀中葉開始步向衰落,但造船業卻在70年代至90年代之間在大起大落中渡過。船廠以建造木船為主,因為澳門造船業的技術優秀,即使本澳漁業沒落時,內地和香港等地方還有訂單來。可惜,在內地開放市場、木船需求降低及無人承業的關係,今天的荔枝碗船廠多已經廢棄了,而不少造船工人從事其他行業維生。
夕陽工業,殘光下的遺美。 |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Wojtowicz, J. & Haigh, D.(1990)。《路環村讀本》。澳門:澳門文化學會。
- 陳國雄(2006年8月21日)。《曾經輝煌的澳門造船業》。《中國水運報》。摘錄自: http://www.zgsyb.com/GB/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987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