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路環:澳門最後的漁村風情(五)

位於民國馬路旁的河流,是路環兩河之一。

(承上文)

       對筆者言而路環村的彌足珍貴之處,不單因為她是澳門最後的漁村風景,更可貴的是村落的佈局、環境和建築皆保存下來,每座建築和地方都能細說她們的故事。建築是社會的縮影,每座建築背後的故事,合併起來正是整個路環村的故事,接下來的文章將會剖析路環村的一磚一瓦、一點一滴……

       自然生成文化,這是社會文化的定律,路環村的佈局當然與環境和地形有關。路環村東面為山谷高地,西面為海灣,兩條河流從內陸山谷往海灣留去。兩條河流中只有位於民國大馬路(Avenida da Republica)邊的一條還在流動,而在恩尼斯總統前地(Largo do Presidente Ramalho Eanes)旁的河流則早已消失。河流和山谷成為村民務農和養畜的地方,而海灣則提供了捕魚和商貿的埠口,而村民則居住在兩者中間。


計單奴街(Rua do Caetano)一帶的村屋群,是路環村最古老的地區,也是村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路環村的海灣雖有大量船隻停泊之地,但因水深較淺而不太適合作為碼頭;反而在村落北面的海角的水深較深,所以碼頭和船廠均設於北面一帶。然而早期村民都居住在路環村的南面,北面地區則較少人居住。因為南面存在不少水源,包括兩條河流和五口井,加上那裡平地較多且接近農地。在澳葡政府佔領路環村前,村屋、廟宇、市集和舶口等皆聚集在南面,形成傳統中式村落的佈局:狹窄的街道以及平行排列的房屋。
       當葡萄牙人佔領村落後,路環村的佈局發展出現變化。葡人為這座傳統中式佈局加入一些西式城市的元素:公共建築如軍營、警局、教堂和街市等紛紛建成;街道和廣場也在村落中開闢出來,如十月初五馬路和馬忌士前地(Largo Eduardo Marques)。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以及漁業發展的轉變,南區已經不能滿足發展,人們開始往北區發展,船人街(Rua dos Negociantes)的棚屋和荔枝碗的船廠在1960年代開始出現,形成今天我們所見的村落佈局。


船人街棚屋,曾是昔日漁民之家,但不少棚屋早已人去屋散。
       簡單來說路環村可分為四個區域。南區是村落最原始的核心部分,也是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主要廟宇及小型市集依然存在。船人街棚屋及碼頭為昔日漁業的集中地,雖然漁業早已從村落上消失,但還可以看到一些僅存的商舖。位於荔枝碗馬路(Estrada de Lai Chi Vun)的船廠及村屋為村落的大區,一些人視該區為荔枝碗村,但它更像是路環村的屬區。最後是村落東面的農地,可說是昔日農業的延續,但因該區位於村落的邊緣,所以很多人忽視該區的存在。
       路環村的佈局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實例,在筆者的角度言而,她絕不遜色於「澳門歷史城區」。不論是中式或西式元素,都能非常融合地展示出來。同時因為發展速度較慢,使路環村的原始面貌和紋理得而更好的保留。真正的和諧和融合,不用是掛在唇邊,而是從環境中表現出來。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Wojtowicz, J. & Haigh, D.(1990)。《路環村讀本》。澳門:澳門文化學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