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單奴街,是路環村主要的橫街,兩旁有不少民居。 |
(承上文)
進入路環村,經過客商街及聖方濟各堂後,據筆者的過往經驗,很多遊客都會被十月初五馬路的「無敵」海景深深吸引,然後沿著馬路漫步,而走進計單奴街的遊客則甚少。的確,葡萄牙文化與海洋的關係,使擁有葡式風格的村落和房屋,在大海的襯托下更顯其特有韻味。
回到計單奴街,街道兩側都只是普通的村屋,較為特別只是加入葡式街燈,實際上跟內地的現代村落沒有太大差別。這些微不顯眼的村屋,卻是村內最古舊的部分,也是村內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前文曾提及,由於路環村的地理環境是前海後山,海灣為漁船停泊處,而山邊為村內的農地。兩河從山區流經村落至大海,加上村落也存有水井,所以最早的居民都聚居於此。
位於客商街的四棟雙層結構村屋,多曾是上居下舖,但今天已全為房子。 |
路環村的村屋群較為雜亂無章,事實上一條小村落根本無需實行任何規劃。村屋群中主要的橫街有客商街、計單奴街和中街(Rua do Meio),而村屋之間也形成不同的街巷,如氹仔巷(Travessa da Taipa)、美女巷(Travessa das Lindas)和水桶巷(Travessa da Pipa)等,一些地方甚至形成小廣場和前地。橫街雜巷,四通八達,正是傳統中式村落的佈局。
街道上的村屋是以傳統中式房屋為主,早期的是以石砌成,後來才以磚作材料;但不論是早期或後期,結構上都會使用木材作為支撐房頂的圓樑和支柱。屋頂由硬山式山牆承托著,並以瓦片覆蓋著。最簡單的房屋是單層結構,但空間非常細小,不足以應付生活,所以很多人都會加建樓閣或多建一層,變成了雙層結構房屋。
不過,對於工場言而,雙層建築同樣未能滿足空間需求,為此屋主會加闊山牆的距離來增加房屋的空間。此外屋主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地形和用途來設計房屋,如在客商街的大型舖屋,以雙層平房、單層建築和庭院構成,房屋的結構較為複雜。隨著房屋殘舊而進行修繕工程,這些傳統房屋從外貌和結構上加入新的元素。不但把原來沒上色的房屋塗上鮮艷的色彩,並把房子從傳統磚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位於肥胖圍(Patio do Gordo)的水井,但早已被封閉。 |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Wojtowicz, J. & Haigh, D.(1990)。《路環村讀本》。澳門:澳門文化學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