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天后廟,為村內規模最大及最古老的廟宇。 |
(承上文)
路環村面積雖不大,卻有四座廟宇,足以反映宗教對傳統村落社會的重要性。在人類歷史中,宗教性建築具有特殊意義,蘊含其深厚的歷史、社會和美學價值,因而成為研究該地方歷史的重要對象。路環四廟分別為天后古廟、譚公廟、三聖宮及觀音廟,與澳門的大廟相較可能顯得略遜一籌,但還是不缺特色。
天后古廟位於路環村東面邊沿一帶,在民國大馬路旁邊,接近山林地區。小溪邊畫有「天后古廟」四個大字,搭級而上是一片大空地,不遠之處立著一座具嶺南建築特色的廟宇。雖說環境清幽,卻欠缺傳統廟宇的熱鬧。
天后廟內的古銅鐘,上刻有「乾隆二十八年」,即廟宇應建於1783年或之前。 |
關於廟宇的興建時間,可從兩條線索去考證。首先是廟內石碑上的記載,指出廟宇創建於1677年(康熙十六年),但因石碑後期重修時製作,加上缺乏沒有任何證物,所以未能以此作實。另外是廟內銅鐘,為廟內最古老的文物,上有其鑄造年份:「乾隆二十八年」。由此推測,天后古廟應建於1783年,是路氹兩島最古老之廟宇。
天后(即媽祖)崇拜為澳門非常普遍。路環村漁民眾多,當中有不少是來自閩南地區,所以非常尊崇天后。最初天后古廟是在海邊,漁民上岸後便到廟宇感謝天后庇佑,香火因而非常鼎盛。天后廟曾經歷多次修繕和重建,當中能考證的包括三次重建和九次「大修」,使廟宇得以擴大自今天的規模,但亦因此難以找尋它的原址和創建時期。
天后廟內的「四方亭」,象徵著廟宇的「官廟」地位,是路環島最重要的廟宇。 |
天后廟內共有十七塊牌匾,當中最古老為1826年(道光六年)的「德垂澤國」牌匾,相傳還有五塊已經不在的牌匾,數量足以反映居民對廟宇的重視和它的地位。不過真正說明地位的是立於廟內的「四方亭」。擁有四方亭的廟宇為「官廟」,功能除了信仰崇拜之外,也是居民議政之地。全澳共有五座官廟,而路環天后廟是島上唯一的,因而地位和意義非凡。今在譚公廟旁的《過路環勒石曉喻》碑,原本立於天后廟內,為廣東按察使警戒水兵勿貪,可見它的重要的地位,但後因修繕而被遷。
除了主神天后外,廟內兩座側廳分別祀奉六位神祗:一側為關公、康公及洪聖;另一側為財帛、華佗及魯班。不過雖神牌刻為財帛、華佗及魯班,但神像更像「福祿壽」三星,這可能為1927年(民國十六年)大修後神位從財帛、華佗及魯班改變為「福祿壽」。天后和洪聖拜祭皆因其為海神;財帛出自富豪的渴望;華佗則因當地缺乏草藥而求神靈保佑;魯班為建築和造船業的守護神。
天后廟內的鯨魚骨,與譚公廟的骨同出自一條鯨魚。 |
天后廟內有不少充滿藝術價值的文物,如牆上的壁畫、木雕以及屋脊上的裝飾等。四方亭內的三隻「酒船」為奠酒之用,為澳門最古老者,製造於1826年。廟內也展示一條鯨魚骨,與譚公廟的同出一「鯨」。還有香爐、香案、木橎和龍頭牌等都是廟內上百年的古物。
路環天后廟曾為最重要和香火鼎盛的廟宇,見證路環村最早期的發現,以及村民對漁業的重視和媽祖的崇拜。同時,天后廟也保留了不少具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文物,這更顯其重要之處。可惜隨著漁業在澳門的式微,以及新一代對天后崇拜的忽視,今天在村落邊緣的天后廟更顯得冷冷清清……(續下文)
參考資料:
- 陳煒恆(2000)。《路環掌故》。澳門:臨時海島市政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