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路環:澳門最後的漁村風情(七)

譚僊聖廟,為澳門唯一的譚公廟,是路環香火最盛之廟宇。

(承上文)

        沿著十月初五馬路走至盡頭,寬敞的空地上立有一座小廟。廟前紫煙迴天,地上紙屑像紅地毯般覆蓋地面,海浪聲不斷地奏起,彷彿是要細說古廟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戶來自麥田村的鄧氏家庭因戰亂而南逃,乘船來到路環時遇上風災。雷厲風行,巨浪四起,他們當以為九死一生時,於是打開箱子並向箱內的神祇祈求。忽然間海面回復風平浪靜,陽光從雨雲出現,簡直就是一次「神跡」。他們登岸後發現風災毀了岸邊的船艇,反而自己卻平安無事,於是他們在神跡發生的地方附近上,建立一座小茅廟,供奉保佑他們的神祗,這個神祗名曰「譚公」。
        雖被稱為「譚公」,但神像竟是靈童。相傳譚公原名譚德,為廣東歸善縣人(今惠州市),十二歲已經得到道成仙,幫助當地漁民進出港口,深受當地居民崇拜。譚公成仙後練成「長生不老之術」,所以祂的形象一直為靈童或真人。多年來譚公廟一直是保佑著路環村村民,但茅廟日久失修,村民決定重修新廟。譚公廟內的古銅鐘、「仙哉聖靈」及「仙術活人」的牌匾均記載了廟宇建立於1861年(同治元年)。


譚公廟的鎮廟之寶——鯨魚龍船,歷史比廟宇更悠久,下面的鯨骨是殘餘下來的。
        譚公廟並非官廟,所以總不及天后廟,但其香火鼎盛和信眾眾多,使天后廟的信仰地位遜色不少。廟內除了上述的三件古物外,最重要的文物為「鯨骨龍船」。相傳一條鯨魚在路環擱淺,死後漁民把鯨魚的一條肋骨雕刻為龍船,與其他骨骼一同存放在尚為茅屋的譚公廟。在南海地區鯨骨傳統會送給天后廟祭祀,雖然村民也將一小部分的骨頭贈予天后廟,但顯然譚公廟在人們心目中地位崇高。順帶一提,在海事博物館中的龍船模型實出自同一條鯨魚,骨頭為譚公廟捐贈,而其餘的鯨骨則早已腐化掉。
        廟的兩側有兩座小亭,各有一座碑石。一側的新立的碑文有關廟史的記載,另外一側是原在天后廟的《過路環勒石曉喻》碑。碑文記載幾位疍民在九洲作業期間,被當地水兵騷擾,於是向廣東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投訴,按察使立此碑以警戒水兵。這座石碑雖只是簡單的記錄,但為當時路環島的歷史及環境提供重要線索。


《過路環勒石曉喻》碑,是研究路環晚清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物,原設於天后廟。
        譚公廟是澳門少數廟前地得以保留的廟宇,前地曾為村落主要的鹽場,後來開闢為馬路。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譚公誕均會舉行「神功戲」,因其規模為全澳之冠而享負盛名,年年吸引來自省港兩地的信眾前來欣賞,所以譚公誕成為路環村的重大節慶。各個傳統社團和團體都會組織活動和表演助興,場面非常盛大和熱鬧,與往日平靜的日子成很大的不同。
        筆者曾訪問一些村民有關譚公廟的事,對他們來說譚公是心靈上的安慰。這位長生不老的靈童,以其天真無邪,卻法力無邊的力量,保佑路環村村民,彷彿保護他們越過人生無數的風浪……





參考資料:
  • 鄭煒明(2007)。《氹仔路環歷史論集》。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
  • 陳煒恆(2000)。《路環掌故》。澳門:臨時海島市政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