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福隆新街(圖片來源:Macau Antigo) |
(承上文)
澳門總督蘇沙(Antómio Sérgio de Sousa)一直認為沒有戲院使澳門美中不足,看到王氏父子開闢福隆新街區,於是決定撥給他們深巷仔街(即夜呣里)尾的廣闊空地和海傍,吩咐是興建中國戲院,即後來的「清平戲院」;同時,羅沙總督還要求王氏父子填塞福隆新街區旁的白眼塘和建築一座新街市。
清平戲院在光緒元年(1875年)全部完成,成功帶動了福隆新街區慘淡的營業情況,漸漸地該區成為澳門其中一處繁榮的地區。最早的福隆新街主要是錢莊、銀號、商店、客棧和戲院等,與王氏父子將集成堂的物業發展為商業區的想法一致。不久,一些妓院、賭館、酒家和煙館等商店選擇在福隆新街區租地經營,而街區開始步向風花雪月之地。
由於街區最早是作為商業之用,所以是以前舖後居的方式佈局。狹長的房屋具有兩層,大門和木窗塗上鮮艷的紅色,配合邊緣精緻的花鳥浮雕,使房屋顯得高雅幽貴。若走進福榮里,可以看到修復前的傳統房屋。房屋由青磚築成,從牆上殘留的顏料說明房屋在不同時期會塗上不同的顏色,包括黃色、藍色和青色等。
1890年,葡萄牙藉作家慕拉士(Wenceslau de Moraes)曾記敍盛極一時的福隆新街。他看到幾座酒家,廚師用烤爐在蒸煮食物,但環境頗為雜亂和不太衛生。廚師十分骯髒並不穿衣服(可能因環境悶熱而是裸露了半身),食材包括蔬菜、家禽和肉類混亂地放置,街道上也不時有老鼠出現。街道上有不少妓女,她們穿著得暴露,用銀製的手鐲和腳鐲作飾物。一些妓女向人揮手、大笑和叫喊,顯得十分熱情,一些則對著鏡子整理頭髮和儀表。她們也會吸鴉片煙、飲茶和嬉戲。
今天的福隆新街,但已非煙花柳巷之地。 |
慕拉士的描述大致說明了當時的情景。除了他途經的福隆新街之外,與附近的福榮里和福隆新巷(又稱宜安街),也有很多妓院,所以它們被人合稱「花國三街」。整條福隆新街可分為兩段,從紅窗門街(Rua da Alfândega)至爐石塘街(Rua de Camilo Pessanha)為妓院,而爐石塘街至十月初五日街(Rua de Cinco de Outubro)為煙館、酒家和賭館等。不但有很多富豪、名家子弟光顧,還有區內的妓女在閒時也會出來消遣。嫖賭飲吹,在這條小街道上公開營業,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全盛時期的福隆新街有約60家妓館。煙花柳巷、秦樓楚館中都花容月貌的姑娘,富商巨賈、世家子弟在這尋花問柳。即使夜幕垂簾,街道還是紙醉金迷,車水馬龍,琵琶韻音,夜夜笙歌……(續下文)
參考資料:
- 王文達(1999)。《澳門掌故》。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教育》出版社。
- 李鵬翥(2001)。《澳門古今》。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 林發欽(2004)。《澳門街道的故事》。澳門:培道中學歷史學會。
- Botas, J. (2009, April 6). "Rua da Felicidade". Retrieved from: http://macauantigo.blogspot.com/2009/04/rua-da-felicidade.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