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家花園的大屋位於普濟禪院斜對面,但建築早已被拆卸。 |
![]() |
清末民初富商唐麗泉的肖像相。(圖片來源:Luis Lopes) |
當澳葡政府開闢舊望廈村時,在園前開闢美副將大馬路(Avenida do Coronel Mesquita),園後為雅廉訪大馬路(Avenida do Ouvidor Arriaga),左側闢為俾利喇街(Rua de Francisco Xavier Pereira),右側為高地烏街(Rua de Pedro Coutinho),而花園被高牆所包圍。據《澳門掌故》的記載,唐家花園的古式大屋為三楹,俱作回字門口,門外擺設高腳牌。進入大門後,屋內左邊為應客室,而右邊則是傳達室,而中間有一條甬道進入花園。花園採用仿蘇州式園林設計,繁花夾徑,綠樹成蔭,也有石山陪襯成優美風景。
![]() |
唐家花園大屋的其中一處入口。 |
如此莊麗的花園,然而唐氏甚少歸來,花園因而一直常關,遊客無從而入。在唐家花園旁邊還有一片空地,澳門賽馬會曾打算佔用花園與空地,用來建造賽馬場,但唐家認為此事關係家族的面子,因而拒絕了賽馬會的請求。不過,自唐麗泉逝世後,家族開始衰落,唐家花園大部分土地被教會佔有,其後更在1907年改建為望廈聖方濟各堂(St. Francis Church)。
![]() |
唐家花園部份土地被望廈聖方濟各堂和嘉諾撒修院,其餘則用作住宅和學校用地。 |
唐家花園作為澳門三大名園之一,具有重要的美學及建築價值,不但為清末民初中式大屋的建築風格提供參考,其高貴而細膩的園林設計也極具藝術價值。除此之外,唐家花園也見證唐麗泉望族的興衰,以及印證了抗日時期的港澳教育發展,可見它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儘管唐家花園是如此具價值的文物,但在城市發展中,花園廣闊的土地漸漸地被改建,包括重建聖方濟各堂和擴建嘉諾撒修院(Canossian Retreat House),其他土地也建成住宅和學校,遺址僅保留部分牆壁讓人懷緬。
![]() |
拆卸前的唐家花園大屋 |
(完)
參考資料:
- 王文達(1999)。《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
- 石城(2012年11月14日)。《搶救保護》,《澳門日報》。澳門:澳門日報。
- 蔣忠和(2013年3月17日)。《望廈遺風何處尋》,《澳門日報》。澳門:澳門日報。
- 雨辰(2014年3月9日)。《活用唐家花園》,《澳門日報》。澳門:澳門日報。
- 吳志良、湯開建與金國平(2009)。《澳門編年史(第四卷)》。澳門廣東人民出版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