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路環:澳門最後的漁村風情(二)

(承上文)


        1669年(康熙八年),遷界令終於解除,「遷民」獲准返回家園生活。回到百廢待興的家園,村民不禁難免流淚,既為回到故地而高興,但又為日後的生活而憂。路環的田地不但荒廢而久,而且土地本來就不肥沃,所以只能生產薯芋等雜糧。因不忍看到百姓生活困苦,香山知縣張汝霖於1746年(乾隆十一年)向朝廷提出免納田稅,以讓百姓能休養生息。


20世紀初位於路環作業的漁船(圖片來源: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澳門昔日生活照片》)
        當時路氹兩地村民以打漁撒塚為生,漁農共存;村民雖有客家人,也有水上人(又稱「蜑民」)。村民除了出海捕魚外,也會用沙田作漁農之用。沙田是指從沙灘開闢出來的田地,因屬於官田而需要納稅。田主一般會把沙田租給佃戶耕種,每年需納租穀;有人也把田地改建成漁塘作養殖水產之用。田地買賣主要是叔姪兄弟之間進行,因出於情誼而稱為「送田」。賣田一般會附給一片荒園,荒園主要生產食草,能供漁產餵食,又能作為耕地的肥料。


20世紀初時,路環村民在春季進行犁田。
(圖片來源: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永不回來的風景:澳門昔日生活照片》)
除了漁農和前文所提的產鹽之外,村民會養殖生畜和家禽;而家中的婦女作採蠔、曬鹹魚和製造蝦醬以幫補家計。乾隆年間開始的免稅措施,經過嘉慶年間(1796年至1820年),直至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使路環村一帶得以發展。在19世紀中葉(道光、咸豐年間)的路環正處於鼎盛時期。
全盛時期的路環村,眾多漁船及商船聚集在海岸邊,此時村落不但是一座漁村,也是一處小商埠。由於有大量船隻聚集,村內的造船業及其他相關行業,包括木材業、建築業、搭棚業和建築材料供應等,都十分興旺。村內的魚欄、魚行、船舖、當舖、雜貨店等林立,而地價也較乾嘉時期上漲不少,同時路環村與鄰近其他島嶼和村落交流頻繁,可見路環村的繁華程度與傳統被認為是孤島伶仃成極大的差異。


1970年代路環造船業(圖片來源:歐平,《澳門舊事:歐平濠江昔日風貌攝影集》)
19世紀中後期(同治、光緒年間),路環村開始步入衰微。商舖數量依舊不少,全島當時約有一百二十多戶,行業種類同樣是十分多元化,但頗遜於道咸時期。田地和土地買賣也十分活躍,當時的買賣方式與前期有所不同,主要以典當形式來進行。「典田者」需把田地及佃戶一拼典當給「承田者」,作為回饋「承田者」需交租給「典田者」;「承田者」的收入來源則為佃戶的每年兩次的租金。若「典田者」欲收回田地,需向「承田者」交出贖金。
         對於19世紀中後期的衰微,不少證據指出是澳葡政府從中作梗。亞馬留總督(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上任後,不但把魔掌伸向澳門城區外,並對青洲、氹仔和路環三島發起侵略。在迅速佔領青洲和氹仔後,自1864年(同治三年)開始不斷打擾路環島的居民,經過多年的反抗後,終於在1910年(宣統二年)以一場慘案吞併路環……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鄭煒明(2007)。《氹仔路環歷史論集》。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