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路環:澳門最後的漁村風情(十三)

計單奴街,是路環村主要的橫街,兩旁有不少民居。

(承上文)

        進入路環村,經過客商街及聖方濟各堂後,據筆者的過往經驗,很多遊客都會被十月初五馬路的「無敵」海景深深吸引,然後沿著馬路漫步,而走進計單奴街的遊客則甚少。的確,葡萄牙文化與海洋的關係,使擁有葡式風格的村落和房屋,在大海的襯托下更顯其特有韻味。
        回到計單奴街,街道兩側都只是普通的村屋,較為特別只是加入葡式街燈,實際上跟內地的現代村落沒有太大差別。這些微不顯眼的村屋,卻是村內最古舊的部分,也是村內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前文曾提及,由於路環村的地理環境是前海後山,海灣為漁船停泊處,而山邊為村內的農地。兩河從山區流經村落至大海,加上村落也存有水井,所以最早的居民都聚居於此。
位於客商街的四棟雙層結構村屋,多曾是上居下舖,但今天已全為房子。
        路環村的村屋群較為雜亂無章,事實上一條小村落根本無需實行任何規劃。村屋群中主要的橫街有客商街、計單奴街和中街(Rua do Meio),而村屋之間也形成不同的街巷,如氹仔巷(Travessa da Taipa)、美女巷(Travessa das Lindas)和水桶巷(Travessa da Pipa)等,一些地方甚至形成小廣場和前地。橫街雜巷,四通八達,正是傳統中式村落的佈局。
街道上的村屋是以傳統中式房屋為主,早期的是以石砌成,後來才以磚作材料;但不論是早期或後期,結構上都會使用木材作為支撐房頂的圓樑和支柱。屋頂由硬山式山牆承托著,並以瓦片覆蓋著。最簡單的房屋是單層結構,但空間非常細小,不足以應付生活,所以很多人都會加建樓閣或多建一層,變成了雙層結構房屋。
不過,對於工場言而,雙層建築同樣未能滿足空間需求,為此屋主會加闊山牆的距離來增加房屋的空間。此外屋主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地形和用途來設計房屋,如在客商街的大型舖屋,以雙層平房、單層建築和庭院構成,房屋的結構較為複雜。隨著房屋殘舊而進行修繕工程,這些傳統房屋從外貌和結構上加入新的元素。不但把原來沒上色的房屋塗上鮮艷的色彩,並把房子從傳統磚木結構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位於肥胖圍(Patio do Gordo)的水井,但早已被封閉。
         昔日,村屋之間狹小的街巷和小廣場是村民之間交流溝通的場地。閒時村民會坐在門前,與鄰居傾談和打麻雀,到了晚上更會在路邊吃飯。村內的五口水井則是婦女們的聚集處。所謂「三個女人一個墟」,村內的婦女都圍著這些水井打水,然後一邊洗衣服,一邊閒聊,相信真的很像市墟一樣熱鬧!不過這些畫面隨著時間的流逝,早已從路環村中消失,留下的是一絲一絲的懷念……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Wojtowicz, J. & Haigh, D.(1990)。《路環村讀本》。澳門:澳門文化學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