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體下部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到龍骨、彎柴、旁板等組件。 |
(承上文)
澳門造船業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造船作為一門技藝,它是通過師傳徒、父傳子的方式傳承。昔日,學徒必須在兩位造船工人的推薦下跟隨造船師傅學藝,當然徒弟要對師傅尊師重道,不但學習一些造船的技巧,有時也要像童工般為師傅打理生活,若師傅沒有教導技藝,聰明的學徒會從工程用觀察偷師。一般學徒需要跟隨師傅學習三年,經師傅認為滿師後,學徒會來到工羨行會館,先向魯班先師祭拜,然後在會館內登記成為造船工人。這樣嚴格的入會要求是對造船業的保障及行業聲譽的保證。
在造船行業內,造船工人會分為三級。剛登記加入造船業的為普通工人,其後造船工會將不斷審核工人的資格,進而從普通工人升為師傅。然而,最高級的造船師傅被稱為「大班」,用今天工程師的角度則是總工程師,他們是建造船隻的關鍵人物,因為他們是每艘船隻的設計者。跟中國建築工程一樣,造船圖則早期並不存在於設計上,一切大班都在他們的腦海中,這也正是大班讓人尊敬的地方。他們會根據構思分配工作給其他工人,然後工人會根據自己的崗位完成各自的工作。
海事博物館中釘「旁板」工序的模型 |
造船工序可以簡單分為四大步驟,分別是建造船身框架、甲板上部、船隻整體及船隻配件。由於船隻關係到船員的安危和船主的生計,所以在造船工序中也會夾雜不少宗教儀式。首先,造船工人會進行「駁龍骨」(又稱「壓底」)。龍骨位於船隻底部的承重骨架,也是船隻最重要的部份。因為龍骨對船隻的重要性,以及是造船的首個工序,所以駁龍骨時都會進行祭祀儀式。祭祀儀式選擇在吉日良辰進行,船主及船廠眾人都會隆重地參與。他們先準備祭品供奉廠內的魯班神位,然後拜祭船首和船廠門口的神靈,再給各位造船工人利是(即紅封包)。另外在駁龍骨時,工人還要遵守一些避諱,包括不能讓人躺在龍骨上,因為這樣相傳會對船隻不吉利。
完成駁龍骨的工序後就會進行「釘旁」,也就是釘上船殼木板(即「旁板」)的步驟。由於過去大班都不用圖則設計,所以造船師傅們只能憑經驗釘上木板,再用「彎柴」(即與龍骨成九十度角的框架)固定木板,但後來使用圖則後,釘旁的工序改為先裝上彎柴才釘上旁板。然後,造船工人們會進行「釘筋」,「筋」所指的是船外殼近船舷上方的大木框,有包圍、固定船身之用。在釘筋時,船主也會給造船工人們送上利是。其後,工人會分隔船位及舖上甲板,這樣船身才算是完工。接下來工序是建造甲板上部(即「上架」),造船的技術和建造房子十分相似,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屋子」下部加上船身,所以建造甲板上部與一般建築大同小異。(續下文)
參考資料:
- 鄭淑賢(2001年10月)。《引繩削墨巨舶 百年行業經興衰》。《澳門雜誌(第24期)》。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
- 段寶林等著(2003)。《中華民俗大全.澳門篇》。澳門:《中華民俗大全.澳門篇》編輯委員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