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的斜體船塢,媽閣政府船塢共花了二十年時間完成。(圖片來源:澳門船舶製造廠) |
(承上文)
戰爭結束後,澳門百廢待興,但對這座小城而言,即使沒有受戰火洗禮,復甦的過程依然漫長。媽閣政府船塢的斜體船塢工程在1951年已經進行將近二十年,這時的船塢廠長由新上任的皮雷斯上尉(João Pires Antas)擔任,他從工務司的手中接回斜體船塢工程。當時的斜體船塢只有123米長,而且無法處理吃水超過5英尺(即1.52米)的船隻。船塢內原來的鐵軌、滑車、兩台絞車和兩個鍋爐,在1943年時原本被工務司拿去拍賣,但被總督戴思樂(Gabriel Mauricio Teixeira)收回並交給日本人以換取食糧。
雖然斜體船塢沒有鐵軌滑道,但皮雷斯決定為它安裝了兩條約60米長的木槽和約30米長的木車,由政府船塢自費41,000元安裝。1952年8月28日,斜體船塢工程動工後二十年,工程終於完成。皮雷斯廠長在任時,不但完成斜體船塢的建造工程,而且後來成為第一屆格蘭披治大賽車(Grand Prix)委員會成員,媽閣船塢也成為參與賽車下船的地方,直到1989年才結束。
政府船塢內的機械車間,機械都以皮帶轉動運行。(圖片來源:《澳門政府船塢:造船和修船一百年》) |
1960年,政府船塢為港務局建造六艘「C系列」稽查艇,以接替在1940年代的「A系列」船隻。同時,政府船塢也為海島市小輪船有限公司(即現在的澳巴公司)建造客輪,名為「路環號」(“Hoi Tak”),以用於澳路氹三島的居民運輸,其後在1963年再為海島輪船公司建造「氹仔號」(“Hoi Heng”) 客輪。兩艘客輪一直服務三島的居民往來,直到嘉樂庇總督大橋和路氹連貫公路通車為止。除了港務局和海島輪船公司外,海軍、澳門電燈公司(即現在的電力公司)和澳門自來水公司都是政府船塢的客戶。
1964年,政府船塢脫離港務局的管轄,並得到行政和財政自主權,其實這項訴求在洛佩斯上尉二度擔任船塢廠長時已經提出,使一直未被批准。其後在1970年,有關政府船塢的組織章程公布,章程指出船塢負責船舶建造和修理工作,以及國家機構所需的各種機械和電工工程方面的工作。至於另一項渴望已久的訴求,政府船塢的搬遷,計劃在1965年再次被提出,可惜結果又是石沉大海。即使如此,這時政府船塢還是在斜體船塢旁建造服務站。
1964年,政府船塢脫離港務局的管轄,並得到行政和財政自主權,其實這項訴求在洛佩斯上尉二度擔任船塢廠長時已經提出,使一直未被批准。其後在1970年,有關政府船塢的組織章程公布,章程指出船塢負責船舶建造和修理工作,以及國家機構所需的各種機械和電工工程方面的工作。至於另一項渴望已久的訴求,政府船塢的搬遷,計劃在1965年再次被提出,可惜結果又是石沉大海。即使如此,這時政府船塢還是在斜體船塢旁建造服務站。
港務局的拖船「阿貝卡西斯號」正在建造中。(圖片來源:《澳門政府船塢:造船和修船一百年》) |
除此之外,政府船塢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小事。1966年,正當船塢工人為「阿貝卡西斯號」(“Abecassis”)進行下船前作最後準備時,一尊破碎的銅像被運到政府船塢。它正是曾屹立在議事亭前地(Senado Square)的美士基打(Nicolau Vicente Mesquita)像,銅像在「一二.三」事件中被拉倒下來,其後一直保留在船塢內,直到被運回葡萄牙里斯本為止。政府船塢就這樣與「一二.三」事件的主角扯上關係,成為它鮮為人知的秘密。事件爆發十日後,「阿貝卡西斯號」悄悄地下水,它是港務局的一艘拖船……
(續下文)
參考資料: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施華(1996年)。《澳門政府船塢:造船和修船一百年》。澳門:澳門海事博物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