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澳門造船業:支撐澳門漁港的行業(八)

媽閣政府船塢的辦公室遺址。政府船塢是澳門造船業中的地位往往被人忽視。

(承上文)

        談到澳門的造船業,人們往往會想到沙梨頭、林茂塘和路環荔枝碗,由木材和鐵板簡陋築成的船廠,以及廠房內造船工人建造漁船的景象。事實上,造船並非私營和民間船廠的專利,政府也擁有屬於自己的造船廠。政府在造船業中,由於與民間造船事業的關係不大,所以它們在整個行業的地位經常被人忽略,而政府造船史主要環繞媽閣和筷子基的政府船塢。
        有關政府船塢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1884年港務局局長希納迪(Demetrio Cinatti)報告中,他提及當時港務局已經擁有一座能提供維修服務的小型船塢。這座小船塢與港務局的位置在內港的司打口(Praça de Ponte e Horta)附近,但因為港口淤塞的關係,兩處地方皆有搬遷的需要,卻找不到適當的選址,直到1890年才出現解決的曙光。
澳門1889年的地圖,圖中可見港務局當時設在鴉片署理司(司打口)附近。(地圖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
這時,一位名為曹先葉的人把在媽閣廟附近的土地送給政府,其後總督佈渣(Custódio Miguel de Borja)批准建立碼頭和船塢,碼頭名字以國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命名——「嘉路一世船澳」,至於「政府船塢」(Oficinas Navais)在1907年首次提及。早期媽閣船塢是碼頭的一部分,廠長由港務局任命並附屬當局,廠長由二或三級船舶機械師擔任。船塢主要負責船隻的維修,包括政府船隻及特許的私人船隻。1910年,政府船塢建造第一艘船隻——「氹仔號」,船隻是屬於港務局的木製快艇,這艘小型船隻上配有一門37毫米小炮。
雖然船塢的位置已經遷移,但內港淤塞問題仍然嚴峻,於是港務局局長拉科達(Hugo de Lacerda)在1912年提出港口重整計劃,其中提及港口需要一座斜體船塢(具有斜面的船塢,讓船底能露在水面,使工人能維修船底外殼)和煤炭倉庫作為修理船隻之用,並曾打算把新政府船塢設在沙梨頭南海灣。另外,政府船塢在計劃中因地位不明,時常夾在港務局和工務局的衝突中,妨礙政府船塢的發展,特別是對擴建的需求。
1920年的媽閣政府船塢進行擴建,圖中所見的是當時加建的船塢辦公室和木工車間,它一直保留至今。
(圖片來源:《澳門政府船塢:造船和修船一百年》)
直到19181920年間,政府船塢才建造第二批船隻,分別是兩艘木製供水駁船和一艘木製錨船,船隻均屬於港務局。在1920年,媽閣政府船塢終於得到擴建,不但加建倉庫和其他工場,還增添了辦公室和優化工作空間。次年(即1921年)擴建工程完工時,船塢的工人約有180人。
然而,由於修理費用過高,其他政府部門選擇到其他船廠維修。港口工程部門更與荷蘭港務工程公司(Netherlands Harbor Works)達成維修和保養船隻的協議,並建立自己的專門工廠,使港務局成為船塢的唯一客戶,加上賬目混亂,政府船塢卻陷入營運和財政的危險中。在1923年,一份有關政府船塢私有化的建議書提交到立法會,但建議並未能獲得通過,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五.二九」事件剛剛結束,殖民政府的統治還是不太樂觀,還有政府總不能沒有屬於自己的船廠……


參考資料:
  • 施華(1996年)《澳門政府船塢:造船和修船一百年》。澳門:澳門海事博物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