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文)
參觀過南越王墓博物館後,下午我們遊覽陳家祠和中山紀念堂。在前往陳家祠期間,筆者靜靜地觀望城市的環境。這座有「千年商埠」的古城,經過二千多年的歲月依然繁華,歷久不衰。摩天大樓和康莊大道,與悠久古跡和陳年民宅,形成對比而融合的情景。不過遊客大多都在「環境泡沫」(Environmental bubble)【註一】中活動,真實的廣州又是如何,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很快,我們到達了「羊城八景」中的「古祠流芳」。
參觀過南越王墓博物館後,下午我們遊覽陳家祠和中山紀念堂。在前往陳家祠期間,筆者靜靜地觀望城市的環境。這座有「千年商埠」的古城,經過二千多年的歲月依然繁華,歷久不衰。摩天大樓和康莊大道,與悠久古跡和陳年民宅,形成對比而融合的情景。不過遊客大多都在「環境泡沫」(Environmental bubble)【註一】中活動,真實的廣州又是如何,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很快,我們到達了「羊城八景」中的「古祠流芳」。
「古祠流芳」陳家祠,為全國最古老的陳氏家祠,是傳統嶺南建築的大成。 |
廣州自南越國時期,一直是中國極為重要的商埠,是「海上絲路」的起點之一。商業發達意味著,不僅是貨回輪轉、財源滾滾來,也意味著文化上的交流和發展。文化與財富是密不可分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陳家祠正正是兩者的結合品。陳家祠,顧名思義是陳氏家族的祠堂。所謂「百行以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拜祭列祖列宗,是天經地義。宗族系統自古已是維繫中國人的核心,「孝」正是系統中的脈絡,祠堂則是這種脈絡的實現。
陳家祠前廳屋脊上的獅子石雕,手工十分精細。 |
陳姓是十大姓氏之首,人數眾多。清末光緒年間,廣東七十二縣陳氏宗親合資在廣州興建祠堂。祠堂除了祭拜之用,也為廣州陳氏舉人在鄉試期間提供生活和溫習的地方,所以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可說是集嶺南建築特色之大成,以「三雕二塑一彩」最為著名,其手工之精緻細膩、鬼斧神工,非筆墨所能形容。裝飾品多是描述小說故事情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欣賞價值。
象牙雕刻觀音像,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展品,工藝絕不遜色於陳家祠的雕塑。 |
陳家祠經過修復後,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展出多件民間工藝展品,包括陶瓷、雕刻和刺繡等,為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更錦上添花。澳門的鄭、盧兩宅可以學習這方面的文物活化例子。鄭、盧兩宅雖外表修繕完成,但未能「修復」原有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以盧家大屋為例,屋內不少房間竟是空無一物,與大屋的富麗堂皇和昔日澳門首富的氣勢,形成強烈的落差。鄭屋雖然不斷完善環境,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至於陳家祠有四座廳堂是作為商業之用,對於其商業化的程度,則是見仁見智。
廣州中山紀念堂,為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的官邸,是嶺南建築從傳統邁向新發展的里程碑。 |
其後我們到訪中山紀念堂,但由於時間不足,因而沒有進入紀念堂內。如果陳家祠是傳統嶺南建築風格的大成,那中山紀念堂是嶺南風格邁向新發展的代表。紀念堂建成於1931年,為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官邸。清末民初時期,廣州作為全國重要商口,西方文化的接納速度較其他地區快,建築風格當然也會有所影響。
位於紀念堂前的孫中山銅像 |
「中西結合,以中為主」,恰好反映在中山紀念堂上。雖然紀念堂外為中式宮廷風貌,但以中式木結構是很難築成空間如此廣闊的建築,所以採用了西方的鋼筋混凝土技術。既是保存本土建築特色,也吸納西方的先進技術,大大豐富並保留嶺南建築技術。今天的中山紀念堂,內部已改建為宏偉的歌劇院,而外面的花園則是免費開放,作為廣州的「市肺」。
總括言而,這次廣州之遊雖然短暫,時間倉卒,但從中依然見識不少。
註解:
- 【註一】 「環境泡沫」(Environmental bubble):為旅客而設的特別社會環境,使旅客免受到環境衝擊,並適當地提供期待的旅遊經驗。「環境泡沫」對旅遊目的地是需要的。
(完)
參考資料:
- McKercher, B. & du Cros, H. (2002). "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icip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United States: The Haworth Pres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