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福榮里內,兩旁都是破舊的紅樓,而巷內卻是渺無人煙。 |
(承上文)
花國三街,歌舞昇平。紅樓醉夢,醉生夢死。除了福隆新街之外,福榮里和福隆新巷同樣有名。福榮里是福隆新街區內的小巷,巷口建築麻石上刻有「福榮里」三字,內立有一座土地神壇。街巷與外街相較狹窄,左面皆是傳統中式民宅,地上以石板鋪成,具廣東街巷特色。福榮里曾被人稱為「呼火街」,有「惹火」之意思。大街小巷中,金屋藏小嬌。福榮里內多為妓院,妓女門站在紅窗處,向前來的顧客揮手,以清脆的銀環聲吸引他們的目光,招來他們的光顧……
距離福榮里不遠處,在福隆新街尾是福隆新巷,但它為人熟識的名字是「宜安街」。「宜安街」一名源自巷內的盛極一時的宜安公司,是一所由澳門富商盧華紹成立的俱樂部,但原址卻在風順堂街(Rua de Lourenço)的十六柱(原英國東印度公司分部,後改為慈幼中學)旁。宜安公司內瑰麗堂璜,軒敞宏麗,清末年間很多達官貴人,富豪巨賈都選擇前來消遣,即使是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也曾來訪宜安公司。
福隆新巷,又稱宜安街,因宜安公司而得名。 |
不過宜安公司的位置與福隆新街的距離甚遠,對前去尋歡的顧客不太便利,於是把公司遷移至福隆新街旁邊的福隆新巷,巷仔因宜安公司的出現而聞名。宜安街兩旁都建有青磚大屋都是秦樓楚館,街外遊走的人都是貴富子弟。稍為自撿的人士,一般都不會途經此街。元宵和七夕節慶期間,宜安街青樓更加興旺,裝飾更加豪華,爭奇鬥艷,遊人紛紛前來宜安街一睹繁華景象,場景盛極一時。每天晚上,「大牌」歌姬和拿著洋琴的女僕都會坐著黃包車來到宜安街旁的清平戲院外,來到妓院內為等候多時的徵歌之士獻上一曲。
另外,屬於「花國三街」附近的福寧里和蓬萊新巷的妓院雖不及前者,但也吸引不少狂蜂浪蝶。福寧里由於較後才被開闢成「紅綠區」,因此又被人稱為「新圍」;而蓬萊新巷除了妓院外,還有很多鴉片煙館和一座名為「萬豐富」的當樓,由澳門世家周氏經營。萬豐富的屹立,成為了福隆新街區的標誌,所以嫖客多以它的名字代替蓬萊新巷,故有「萬豐富街」的稱呼。即使萬豐富結業多年,招牌早已卸除,但老一輩還以萬豐富街稱呼它。
夜裡的福隆新街,秦樓楚館已銷聲匿跡,留下的只是一片寂靜。 |
1932年香港實施禁娼,澳門娼妓業變得更興旺。在抗戰期間,福隆新街區達到顛峰,大量港澳富貴來到區內消遣。所謂「酒門朱肉臭,路有凍死骨」,正是澳門當時差天共地的環境。即使如此,福隆新街的歌姬於1938年組織「花界救災會」以義唱方式籌款支持抗戰。然而,澳葡政府在戰後實行禁煙和禁娼,福隆新街區的紅塵灰飛煙,銷聲匿跡。王祿和王棣相繼去世,但子孫守業不成,結果把大部份集成堂的物業讓給別人。其後一位姓蕭的人承辦租務,但他死後集成堂的股份分成一千份,而慢慢地集成堂成為歷史。
1996年澳門文化司署以600萬元修復福隆新區,希望重新發展富有特色的街區。今天的福隆新街依然保存當年的紅牆青樓,不少食店租用小屋經營,而一些舊式旅店也在該區營業。不過內港和新馬路失去了當年商業中心的地位,大大影響了福隆新街區,當年的風光早已不在……(完)
參考資料:
- 王文達(1999)。《澳門掌故》。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教育》出版社。
- 李鵬翥(2001)。《澳門古今》。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 林發欽(2004)。《澳門街道的故事》。澳門:培道中學歷史學會。
- 傅玉蘭(2001)。《抗戰時期的澳門》。澳門:澳門博物館。
- 香港電台(無日期)。《福隆新街青樓史》。摘錄自: 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11/f11_01_03_00_02.htm#other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