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哥古蹟:高棉帝國的微笑(四)——女王宮

吳哥古蹟中的女王宮門外,旁邊立有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的世界遺產確認標誌。

(承上文)

若果吳哥窟擁有帝王般的氣勢和威震,那麼「女王宮」相信尤如女王般華美。女王宮的位置遠離吳哥城區,需要乘坐一個多小時車程前往。女王宮(Banteay Srei,意為「女人的城堡」),又被稱為「班蒂斯蕾廟」,它的興建時間較吳哥窟早,而寺廟內也保存了記載女王宮的主石碑,所以能推算寺廟的落成於公元967422日。雖然名字為「女王宮」,但實際上與皇族沒有直接關係,而建造者為羅真陀羅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的大臣耶若婆羅訶(Yajnavaraha)。女王宮剛建成時位於名為「伊斯跋羅婆羅」(Īśvarapura)的小城內,但小城早已消聲匿跡,遺址也難以追尋。
女王宮第一座塔門的山形牆裝飾,內容為因陀羅乘著三頭白象愛羅婆多。
來到女王宮的第一座塔門時,相信不少人已經被塔門上的精美裝飾所震撼,雕刻為東方守護神因陀羅(Indra)乘騎在三頭白象愛羅婆多(Airavata)。巧奪天工、華美絕倫的雕刻可說是眾廟之冠,「高棉藝術之鑽」(Jewel of Khmer art)的美譽果然是名不虛傳,而秘密藏在雕琢的物料上。赭紅色的砂岩雖然較普通砂岩堅硬,難以雕琢,但雕刻出來的圖案卻十分精緻,而且難以被風化破壞,所以女王宮的裝飾能如天仙般巧奪天工。
女王宮東邊參道上的界石。
女王宮內的一根石柱,手工極為細膩和美觀。
進入塔門後有一條長長的參道引領到女王宮內,兩旁出現32座界石。參道兩邊亦各有一座長廊,而山形牆上也不乏精美的雕塑。來到參道盡頭的塔門,這座塔門才是進入寺廟的正式入口,而塔門內供奉著一座象徵印度教大神濕婆(Shiva)的「林伽」(Lingam),而旁邊還有兩座石獅雕像。山形牆上的雕刻為史詩《羅摩衍那》中悉多(Sita)被羅刹(Rakshasa)魔王羅波那(Ravana)擄走的情景。
第三座塔門上雙層山形牆上的雕刻。
塔門外的公牛南迪,與濕婆一樣深受人民崇拜。
有別於吳哥窟寺廟層層叠上的佈局,女王宮則是平面建築群設計,一共設有三個圍圈(Enclosure)。正如印度教的世界觀,最外圍的是象徵鹹海的水池,但今天所見的幾乎池塘乾涸。在進入第二圍會看到第三座塔門,塔門為雕刻細膩的雙層山形牆,門前有一座蹲下的公牛南迪(Nandi)像,牠是濕婆的坐騎。
女王宮的中央寺廟群,被象徵鹹海的池溏所包圍。
女王宮內的藏經閣,外牆充滿著精雕細琢的雕塑。
終於步入女王宮的中央區域,可以看到第一圍內的主殿(Mandapa)、三座聖塔和兩座藏經閣。中央和左側的聖塔是供奉濕婆,而右側的則是供奉毗濕奴。中央區域的建築上都具有優秀的砂岩浮雕,每幅壁畫的內容環繞著印度神話、《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最著名的情節,為觀者細說印度文學最頂尖的作品。
南藏經閣上的一幅雕刻,圖中的上方為隱居在岡仁波齊峰(Mount Kailash)上的濕婆,而下方則是魔王羅婆那,其威力震撼山上的大神。
北藏經閣上的一幅浮雕,為《摩訶婆羅多》中黑天怒砍邪惡的國王康薩。
門楣上的蒂娃坦(Devata),為印度教中的大門守護女神。
        在雪山神女(Parvati)的懇求下,愛神伽摩(Kama)用箭瞄準進行苦修的濕婆;黑天(Krishna)一手緊握長劍,一手捉著邪惡的國王康薩(Kamsa)並準備砍死他;巴林(Vali)與須羯哩婆(Sugriva)兩兄弟為王位大打出手,這時羅摩(Rama)也悄悄地站在巴林背後,並瞄準牠的背後。即使未能瞭解雕刻中的內容,但相信也會被它的玲瓏剔透、富麗絕倫的雕刻所感動,難怪女王宮以別具一格的風格出現在古蹟中。




參考資料:
  • Freeman, M., Jacques, C.(2009)。《吳哥深度旅遊聖經》。台灣:貓頭鷹出版社。
  • 馮曉靈(2010)。《柬埔寨食玩買終極天書10-11完全版》。香港:長空出版有限公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