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總部,為澳門第一所銀行,位於新馬路接壤殷王子大馬路。 |
(承上文)
作為昔日重要的商業中心,新馬路時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大西洋銀行(National Oversea Bank)澳門分行總行,位於新馬路接壤殷王子大馬路(Avenida do Infante D. Henique)。建築雖在1926年建成,但銀行於1902年開始運作,為澳門服務了一個世紀多。在銀行出現前,澳門金融業主要是依賴當鋪和銀號,直到大西洋銀行在澳門成立分行為止。大西洋銀行,不但是澳門第一所銀行,也曾經是唯一一所發鈔銀行,於1905年首次發行「澳門幣」(Macau Pataca)。這打破了澳門沒有指定法定貨幣的亂局,為本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發展,但更重要的是能顯示葡萄牙對澳門的管治。即使澳門回歸,澳門幣依然是本地主要貨幣之一。從大西洋銀行總行大樓中,可見其經歷多少滄桑,亦可見澳門的金融發展可多麼的繁榮!
昔日大豐銀號,為大豐銀行前身。 |
另外一所早期成立的銀行——大豐銀行,也曾以新馬路為「基地」。大豐銀行,原為大豐銀號,由澳門華商何賢等人於1942年成立,並設於新馬路。在1972年,正式註冊為銀行,繼續以新馬路為「據點」,直至1997年遷至新口岸新填海區。由此可見,新馬路作為商業中心的同時,金融業一直支撐著它們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下,形成今天新馬路的面貌。時至今天,新馬路依然有不少銀行分行、對換店等駐紮,其光輝依在。
今天的大豐銀行新馬路分行 |
此外,新馬路在澳門的政治舞台上也是重要的一角。民政總署大樓,作昔日的市政廳和澳門最古老的行政中心,見證澳門時代的交替:從葡人自治,至其後殖民統治,及日後澳門回歸。特別在議事亭前地發現的「一二.三事件」中美士基打(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銅像被推倒一刻,澳門的殖民統治也隨之而搖搖欲墜。
今天的新馬路仍然是澳門其中一處最繁華的地區。無錯,它是為澳門未來的繁華而開闢。它打破了澳門舊城的束縛,解放了澳門發展的潛力!花上十多年時間、十多萬澳門幣來計畫和整建,總算是成功的。如當初所希望的,新馬路發展為交通樞紐,亦連繫內港、「花園三街」、營地大街和南灣等地。同時,它也發展為商業、金融業、博彩業和旅遊業中心,但隨著內港、「花園三街」等地,以及該區博彩業的沒落,新馬路也略為失色。遊客較多集中在新馬路的前半段及議事亭前地,而小有前往其他沒落的後半段和附近街道,加上該區鋪租不斷上漲,很多昔日老店只有被迫搬遷,甚至關門大吉……新馬路,為澳門開闢未來的街道,妳是否能為澳門引領至新的巔峰?「一二.三」事件前的美士基打銅像,因具殖民主義而在其後遭受破壞。 |
(完)
參考資料:
- 林發欽(2004)。《澳門街道的故事》,澳門:培道中學歷史學會。
- 李鵬翥(1988)。《澳門古今》,香港:三聯出版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