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由鮮血編寫出來的。
戰爭彷彿是人類的詛咒,即使是被喻為「蓮花寶地」的澳門也不能置身事外……澳門雖然是一座小城,但於世界的洪流中隨波逐流。戰爭早己不是小城的事,而是世界大事中的一章。
戰爭彷彿是人類的詛咒,即使是被喻為「蓮花寶地」的澳門也不能置身事外……澳門雖然是一座小城,但於世界的洪流中隨波逐流。戰爭早己不是小城的事,而是世界大事中的一章。
伊比利亞半島於1479年的地圖。圖中可見有早已結束戰爭的葡萄牙王國(綠色)、日後合併為西班牙王國的卡斯蒂利亞王國(Castilla,黃色)及亞拉岡王國(Aragon,紅色)、以及半島最後的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王國(Granada,橙色)。 |
15世紀初期,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 Peninsula)終於結束了漫長的戰事,回到基督徒的懷抱裡。此時,伊比利半島外的歐洲大陸還被戰火籠罩著: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及其後的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鄂圖曼戰爭(Ottoman wars in Europe)、十三年戰爭(Thirteen Years’ War)、勃艮第戰爭(Burgundian Wars)等等……葡萄牙與西班牙經過「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後,國力正慢慢地恢復,和平亦給予她們認真思考未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收復失地運動」中最關鍵的一刻:格拉納達國王向西班牙的斐迪南二世及伊莎貝拉女王投降,經歷近七個世紀的 「收復失地運動」終於結束。 |
位於伊比利半島內的她們,一直受制於半島三面環海的地形中,向內陸擴張的可行性不高,往非洲進攻又受到穆斯林國家的阻攔,所以只能望著浩瀚的大西洋慨歎。即使如此,兩國經過「收復失地運動」後,開始把精力和時間投放在大海以及背後的未知地帶。不過在大西洋航行遠比地中海困難,不但花費巨額,也要得到先進的地理及航海知識和技術,加上能乘風破浪的船隻以及勇於冒險和嘗試的船員,才能有機會尋找未知世界中的寶藏。
恩里克王子、華士古.達伽瑪和喬治.歐維士,為葡萄牙航海史上貢獻較大的人士。 |
葡萄牙在15世紀初已開始了這項嘗試,在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又稱航海家亨利)等皇室成員的大力支持下,多位探險家先後向已知非洲土地更南的海域前進。他們不但要克服海上致命的威脅,也要排除心理上的阻礙。經過多位君主和探險家的努力,華士古.達伽瑪(Vasco da Gama)終於在1498年抵達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印度;而喬治.歐維士(Jorge Álvares)在1513年成功到中國。
伊莎貝拉女王和克里斯多褔.哥倫布,為征服新世界踏出第一步的人。 |
西班牙則在15世紀末才結束戰事,眼看鄰國從發現所得的豐厚回報,伊莎貝拉女王(Isabella I of Castile)決定支持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當時最大膽的航海計劃——向西進行航行。經過三個月的航行後,哥倫布於1492年幸運地成功抵達美洲大陸。在16世紀初,葡萄牙已在遙遠的東方大陸上驅逐了穆斯林及當地反抗勢力,而西班牙則在新世界對阿茲特克帝國(Aztec Empire)及印加帝國(Inca Empire)展開一輪「血拼」,雙雙雄霸世界一方。
腓力二世,為西班牙帝國最強時期的帝王,其軍服及長劍反映其「軍事強人」的形象。 |
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葡萄牙與西班牙不但得到超乎她們想像的財富,也一躍成為歐洲霸主,尤其是西班牙。腓力二世(Philip II)在位期間更吞併葡萄牙及其殖民地,並不斷插手天主教與新教之爭,為日後殖民地的紛爭埋下伏筆。此時的西班牙帝國已雄占東西世界的土地,成為首個「日不落帝國」。
不過,與新教國家交惡的西班牙最終還是嘗到敗果。與荷蘭的八十年戰爭(Eighty Years’ War)及向英國報復的英西戰爭(Anglo-Spanish War)中,西班牙不但損兵折將,還助長了荷蘭和英國等國家向亞洲和美洲進發的欲望,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土地自然成為她們攻擊的目標。隨著荷蘭與英國艦隻於16世紀末在亞洲出現,葡萄牙與西班牙感到前所未有的憂慮與恐慌,她們意識到帝國開始崩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