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紅街市桃花崗:往日桃花今消盡

桃花崗彭記咖啡檔,平日經過時路上都坐滿了人,具有昔日大排檔特色,可惜此景已經不在。
      去年今日此崗中,人面桃紅相映紅。
        人面如今何處去,桃花不再笑春風。
        這首詩張貼在紅街市旁邊的一處隱匿的木屋區中,此地名為「桃花崗」,而桃花崗的故事要回到四十多年前。在1970年代,澳門正從傳統手工業轉向製造業為主的經濟,不少工業大廈在罅些喇提督大馬路Avenida da Almirante Lacerda和慕拉士大馬路(Avenida de Venceslau de Morais)興建。提督馬路的工廠以製衣廠為主,而慕拉士大馬路則多是製作機械的工廠。
德姐的賣衣檔,她已經在桃花崗上經營三十多年,也協助紅街市醉龍節的準備。
        雖然有大量本地工人投身於製造業,但尚未能滿足人力需求,而因為中國政局不穩,部份內地居民逃避港澳,工廠成為他們生活的庇護所。隨著中國政局明朗化,以及改革開化的推動,大量內地新移民來澳生活,工廠是他們賺取來澳的「第一桶金」的地方,靠著這些錢財白手起家。
桃花崗正是在工業發展中出現。面對貨品巨大的需求,廠方需要工人長時間工作以應付需求,午飯時間往往只有一小時,甚至半小時。不少大排檔設在工業大廈之間,桃花崗就是位於紅街市旁的羅約翰神父街(Rua do Padre João Clímaco)上,而且是規模較大的一處大排檔區。據當地的老街坊所言,工廠到了午飯時間,大量工人馬上走到附近的大排檔,而餅店和排檔也早已準備好食物以應付人潮。每天桃花崗上約有六百多人光顧,從今天的環境看來真的是難以想像。「桃花崗」的名字源於很多女工人在那裡用膳,年輕的小伙子都會到這裡「賞花」,碰碰自己的桃花運,在這裡尋找長相廝守的對象,用今天的角度來說這裡是一片「泡妞聖地」。
鳳凰餅家的工人正在製作月餅的饀料。餅家依然使用人手製作月餅,可惜這樣的餅店又少了一所。
晶記餅家的乾酥餅和月餅非常有名,不少街坊也前來光顧。
隨著製造業的沒落,很多在提督馬路附近營業的大排檔也相繼結業,而桃花崗的排檔因接近紅街市而得以繼續經營。晶記餅家、彭記咖啡檔、鳳凰餅家和德姐的賣衣檔,都已經在該區經營三四十年,他們都可說是充滿特色的老店。老街坊們依舊到彭記咖啡檔品嚐瓦煲咖啡,中秋佳節時到晶記餅家和鳳凰餅家買月餅,而德姐的衣檔則會為醉龍節儀式準備布料。桃花崗不但是澳門經濟轉營下的重要見證,更是紅街市區脈絡中的不可或缺的部份,也是不少居民的集體回憶。
桃花崗前,此景不在,往日桃花,今時消盡。
        可惜,桃花崗的寧靜終於不敵地產的霸權,發展商把魔掌伸向這片「桃源」中。桃花崗一直以來被人視為政府公地,商販也是向民政總署(回歸前的市政廳)申請牌照。不過在毫不知情下,商販卻遭到發展商的強行結業及離開土地。發展商稱跟據政府文件自20世紀初該地段已經是私人土地,其後以「和平佔領」的方式獲得私人土地,並發展該地段。由於上訴期及追溯期,桃花崗的商販在不合理的情況下被迫遷,這份集體回憶及街坊的感情就剎那間被抹殺。桃花崗前,此景不在,往日桃花,今時消盡……


(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