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澳門二十世紀經濟發展的見證(下)

  提督馬路到1970年代和80年代正處於鼎盛時期。當時,澳門製造業正處於急速發展的狀態,而最早的製造廠位於附近的青草街(Rua da Erva)。由於貨品多從內港出口,而提督馬路連接內港地區,所以很多工廠在街道旁邊設立。工業發展也需要大量人手作支援,中國政府放寬內地居民移居港澳的措施,加上澳葡政府對非法移民實施幾次特赦,為工廠提供大量人手,亦為日後發展提供支援,澳門經濟從此開始起飛。 
  大廈處處林立,工房猶如「不夜天」;工人們皆忙過不停,期望在船期來臨前完成;貨物源源不絕地從提督馬路,運送到內港等待的船上。


環球工業大廈,建於1970年代,是提督馬路少數僅存的早期工業大廈 。
為解決新移民的住宿,工廠附近興建了大量木屋,一直延伸至林茂塘海傍。雖然十分簡陋,但這容身之所算是不錯的開始。商店和食肆在木屋和工廠間提供飲食和日常用品,特別是在紅街市附近地區,當年因為有不少女工人都在該地用餐,所以有「桃花崗」之稱。一些船廠亦搬至林茂塘海傍,繼續為漁民服務。不過,密集的木屋使林茂塘經常出現火災,其中以1979年的大火最為嚴重。提督馬路可說是不少新移民的起家地,亦見證澳門經濟發展中的轉變。1990年代後,本地工廠開始搬遷到內地,一些工業大廈拆卸並重建成住宅,作為澳門工業區的提督馬路轉變成住宅區。
罅些喇提督大馬路見證澳門在二十世紀的經濟發展,從30年代的昔日傳統行業如漁業、造船業及手工業,轉為70年代的新興的製造業。隨著澳門工業的衰落,提督馬路已今非昔比,不再是澳門的經濟命脈。
今天,我們可以從一些蹤跡發現街道的過去。蓮峰球場作為提督馬路最早填海造地的地段,而見證了街道近九十年的變遷。紅街市作為澳門早期的街市之一,為居民滿足飲食需求。它印證了提督馬路與漁業昔日的關係,即使漁業早已沒落。


利記祥船廠,位於提督馬路1號,是澳門半島唯一僅存的船廠。
在提督馬路鄰近有一些小巷與船廠有關,如提督馬路一號旁的船廠巷。提督馬路一號是馬路唯一還有船廠招牌的商店,而現在已成為木材店,但這木材店將成為提督馬路歷史的一部分。街道依舊是車水馬龍,沿途有不少五金店和建材行會,還有仍然運作中的工業大廈。這些建築物和它們的轉變不但見證街道的改變,同時也見證澳門在20世紀的經濟發展。

(完)

參考資料:
  • 劉羨冰、陳樹榮、王國強與洗為鏗(1999)。《圖片澳門今昔》,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