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洪聖廟,建於1813年,是繼北帝後因消災解難請來的神祗。 (承上文) 在長洲方便醫院附近的長洲洪聖廟,規模跟北社天后古廟差不多,但廟宇原本左右兩側還設有建築,後因修繕而破壞了洪聖廟的佈局。洪聖是南方的海神,相傳原是名為洪熙的唐代番禺刺史,由於協助當地漁民而死後被奉為神祗,成為廣東地區繼天后和北帝的主要海神。長洲洪聖廟的建立時間較天后廟和北帝廟遲,這反映洪聖崇拜較遲出現在長洲。 長洲洪聖廟內,廟內的香案、香爐和神壇為光緒元年(即1875年)的文物。 據廟宇內的古鐘記載,長洲洪聖廟建於 1813 年(嘉慶十八年),由島上船民集資興建,是繼北帝後為消災解難請來的神祗。洪聖廟在規模上雖然不及玉虛宮,但裝飾上也毫不遜色,如墀頭上的磚雕、壁上的八神彩繪、封檐板上的「暗八神」木雕以及最珍貴的石灣陶瓷屋脊,而廟宇的鼓台也是為節慶而設。 長洲西灣南面海傍 在洪聖廟停留一會後,開始出發到最後的目的地西灣天后宮進發。由於目的地在長洲遙遠的西南邊,加上太陽開始西斜,一行人汗流浹背,冒著高溫日曬在西灣海傍前進。經過 20 分鐘的步行後,終於來到西灣天后宮。天后宮位於西灣南端的避風塘一帶,附近除了天后宮之外,較為著名的景點則是張保仔洞。由於避風塘是山環抱灣,所以颱風來襲時漁民會選擇把船隻停泊在此,而西灣天后宮建於避風塘相信是與此有關。 長洲西灣天后宮,位於西灣避風塘附近,規模雖然較市區小,但裝飾卻毫不遜色。 西灣天后宮的規模只有兩進,與市區的天后廟比較顯然是小廟一座,但小廟坐落山腰上,倚山面海,景色優美,環境清幽,是欣賞長洲海灣風情的好地點。西灣天后宮與北社天后古廟和玉虛宮屬於同期建築物,建於 1774 年(乾隆三十九年),建築物的鍋耳式山牆和石灣陶瓷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另外,西灣天后宮是長洲唯一保留「花炮會」儀式的廟宇。 花炮會分為三個儀式:「迎炮」、「搶炮」和「還炮」,以決定誰人能獲得天后的「行宮」(即小媽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