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澳門街牌的故事:街牌百年演變史(上)

高士德大馬路上的兩座街牌,左面的是1905年的古老街牌,而右面是現代街牌。
        澳門雖然被人稱為「澳門街」,但這片地方由千百條街巷所組成,幾乎走數步便會遇上一道街道名牌,它們可算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葡式瓷磚的設計,不僅富有藝術情調,也蘊藏本地的歷史文化,相當具有特色。不過,大家今天所見的街牌經過多次演變,與一個世紀前的街牌大為不同。

        自澳門開埠以來,葡萄牙人在建城時,以「直街」(Rua da Direita)為主幹,形成最早的街道網,其後澳門街道一直沒有出現太大變化。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澳葡政府佔領半島以北的土地,同時也展開內港填海工程,築成大批全新街道,以及尚未被登記門牌的房屋。因此,政府在1866年11月15日成立統計司(Repartição de Estatisca de Macau),其首要工作是為澳門街道進行命名。

澳門博物館內的1872年街牌,是澳門最古老的街牌。
        這項工作歷經兩年,統計司認真地調查街道、房屋及人口後,並進行命名,終於在1869年7月26日把官方命名的街道刊登於《澳門及帝汶省憲報》(Boletim do Governo Província de Macau e Timor)上,共有540條。首批街道命名後,政府也開始著手設立街牌,以方便進行管理工作,澳門第一批街牌在1872年設立。

1911年的民國大馬路街牌,相信是此街第一塊街牌。
        現時,澳門博物館展出幾件古老的第一代街牌,包括拱形馬路(Estrada Do Arco)、東望洋斜巷(Rampas da Guia)、若憲馬路(Estrada do Visconde de S. Januário)及加思欄馬路(Estrada de S. Francisco)。這批街牌是一塊長方形石牌,以雲石製成。牌上只刻有街道的葡語名字,而石牌上的箭嘴則刻有它的設立年份。不過第一代街牌的設計,也隨時間而出現變化。在西灣的燒灰爐炮台下,同樣保留著民國大馬路(Avenida da República)最早的街牌,設立於街道開闢的1911年。這個街牌雖然刻有街名和年份,但箭嘴設計已經不再使用。

高士德大馬路上另一座街道,但牌上的葡語名字已難以考究。
        除了石牌街牌之外,當時還有一種設在路中心的街牌,形狀如一座大型正方石柱,柱上其中一面刻在葡語的街名。在高士德大馬路(Avenida de Horta e Costa)的街頭及街尾,依然保留一座石柱街牌。在紅街市附近的街牌,其中一面刻有街道名字,推斷立街道命名的1905年後;而另一座位於魯彌士主教幼稚園附近的石柱街牌,所刻著的文字已經難以考究,但卻留下作為時代的見證。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曾金蓮(2012年1月1日)。《地界之爭與城界擴張——澳門近代城市的開端(1864 - 1874)》,《澳門研究(第64期)》。澳門:澳門基金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