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光影濠江——電影銀幕上的澳門


        每次看電影或電視劇時,當見到畫面中出現澳門風物,總會因為那份熟悉和親切而感到興奮。因為這裡的獨特景色,不論是港產片,抑或外國電影,製片人也喜歡以澳門作為取景場地。自上世紀三十年代,澳門已經成為導演的靈感國度,並登上了國際電影的舞台。一些家傳戶曉的電影,好像《奪寶奇兵》、《鐵金剛》系列等,已經在澳門取景!所以今期我們帶大家走進電影,尋找銀幕上的澳門!


最早出現「澳門」的電影

        1895年,法國盧米埃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研發了電影放映機,其後拍攝多部影片,並向公眾放映,標誌著電影的誕生,也開創了電影業的先河。而在電影發明之後僅三年,美國愛迪生公司已經派人到中國拍攝風光片,先後在香港、澳門、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其中澳門出現了半分鐘,這是澳門最早的活動影像紀錄。

        隨著電影娛樂日漸風行,世界各地的城市紛紛建造自己的電影院,而本地首家電影院,域多利戲院在1915年成立,標誌著澳門電影放映業的開始。隨後,本澳電影院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更步進全盛時期,全澳有約十四家電影院,可見當時電影娛樂是十分普遍。

        雖然澳門的放映業非常盛行,但電影製作方面與香港相比,顯得十分遲緩。早在1913年,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已經與美國電影人布拉斯基(Benjamin Brodsky)合作,拍攝首部電影《莊子試妻》。而澳門電影製作一直欠缺的資源和相關經驗,也沒有國外製片公司帶動,所以起步變得相當困難。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葡萄牙人僅僅拍攝一些關於澳門的風光片。


首登國際銀幕

        事實上,電影製作的內容可是十分廣泛,包括編劇、拍攝、演出、後期製作等工作,既然自家製片如此困難,何不精於其中一門範疇?

        凡事總有突破,歷史上首部以澳門為題材的電影,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現,電影名為《澳門:賭博地獄》(Macao, l'enfer du jeu)。這部法國電影由著名大導演讓.德拉努瓦(Jean Delannoy)執導,故事講述在中日戰爭期間,法國女演員Mireille遇上納粹軍火走私者Krall,被帶到當時戰火中的天堂——澳門。不幸地,Krall在日本軍火商Ying Tchaï的賭場中把錢輸光,而Mireille為了救他而與Ying Tchaï會面。三人在這個賭博地獄鬥智鬥力,但卻逃不開悲慘的命運……

        《澳門:賭博地獄》明星陣容非常強大,包括日本電影巨星早川雪洲、奧地利著名演員史卓漢(Erich von Stroheim)等。電影原本在1939年上映,但由於史卓漢對納粹德國的批評,使他主演的電影在德國佔領區禁播,因此電影重新剪輯成另一個版本推出,直到二戰後原來的版本才能上映。


荷里活的靈感國度

        雖然《澳門:賭博地獄》並非在澳門實地開拍,卻打開了以澳門作為故事舞台的先例,而把澳門帶到荷里活舞台的電影,就是1952年的《澳門》(Macao)。這部電影在澳門實地拍攝,雖然影片是黑白電影,但留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珍貴鏡頭,包括內港碼頭、新馬路等地。與今天車水馬龍的澳門相比,當時的新馬路非常寧靜,三輪車和行人在街道上徐徐地漫步,而內港除了新中央酒店和國際酒店之外,碼頭沿岸多是傳統舊式民宅。

        在電影上映前,很少人知道澳門這個名不經傳的東方漁村,而這部電影讓美國人認識澳門,甚至是他們一睹亞洲的小窗口。電影由雲斯坦堡(Josef von Sternberg)執導,故事講述三個互不認識的人:旅行家、夜總會女星及走私販,一同來到了港口城市澳門,卻與黑幫的陰謀扯上關係。

        在荷里活電影人的眼中,澳門是一個中西合璧,新舊交織的地方,簡直是非常奇幻的靈感國度。這裡既有歐陸風情的街道,也有傳統中國風韻的小巷;而在歷史城區的盡頭,澳門更是五光十色的神秘賭城。不論是賭場爭鬥、黑幫火拼,還是寶物爭奪等題材,都能在這片土地上發生。

        在八十年代,膾炙人口的《奪寶奇兵II之魔域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曾經在福隆新街和紅窗門街一帶取景。在電影開頭,鍾博士跟一個上海黑幫在狹窄的街巷展開汽車追逐戰,子彈橫飛,穿著唐裝的行人避開,確實讓人感覺回到民國時代的大上海。另一部電影,荷里活明星麥當娜(Madonna)及西恩潘(Sean Penn)主演的《上海驚奇》(Shanghai Surprise)同樣也在福隆新街拍攝。

        至於1974年上映《鐵金剛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雖然占士邦在澳門的駐足不多,在澳門的首個畫面出現了澳門娛樂公司的廣告招牌,及一個發光的屋頂,這是當年的澳門皇宮娛樂場,位於澳門內港十四號碼頭的賭船。


跟電影鏡頭遊澳門

        除了荷里活電影之外,香港製影人同樣也來澳門取景的常客。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港產片開始有較多前來澳門取景,好像《我是一個女人》、《天長地久》、《標準丈夫》、《毒天使》、《一水隔天涯》、《霧美人》、《飄零女》、《我是殺人犯》、《精武門》等。他們選擇來澳門取景,不但是因為交通便利和景色優美,也是由於容易租用地方,所以吸引他們到來。

        近年,澳門旅遊業和博彩業的發展,以及政府支持文化創意產業,使更多港產片及其他國際電影來到澳門取景,現在不如讓我們遊走幾個電影常到的地點吧!


福隆新街

        不論中國或外國電影,福隆新街的青樓總讓人留下清末民國時代的感覺,令人難忘。除了之前提過的《奪寶奇兵II之魔域奇兵》和《上海驚奇》之外,其他港產片也被這個地方所吸引。事實上,福隆新街曾經是澳門著名的紅燈區,昔日達官貴人都會前來享受夜生活,夜夜笙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時至今天,福隆新街上的「新華大旅店」還在營運。

        那份古舊氣息依然甚濃,難怪王家衛執導的《2046》等也是在此拍攝。另一部曾經揚威海外的電影《伊莎貝拉》,它的主要取景地同樣是新華大旅店,而王菲、鞏俐、劉嘉玲、木村拓哉、張曼玉等一眾明星也都在這家旅店裡流連。


望德堂坊

        如果福隆新街是體現傳統中國風韻的地方,那麼望德堂坊便是澳門最富歐陸風味的地點。葡式石仔路、歐陸式的街燈、古典設計的教堂,以及葡萄牙風格的建築物,都讓陶醉於浪漫的歐陸風情中,與一路之隔的車水馬龍的荷蘭園截然不同。在上世紀初期,望德堂坊發現瘟疫,政府因而被原來的木屋拆卸,然後重建成今天所見的葡式住宅。

        如此歐陸風情美景,當然吸引不少人到來拍攝緍紗照,也成為理想的取景地點。從《藍煙火》、《b420》到現在的《依莎貝拉》和《游龍戲鳳》,都曾經在望德堂坊取景。近年,望德堂坊也吸引不少本地電影工作者,在這裡拍攝實驗電影,期望能為本地電影帶來新的火花。


官也街及龍環葡韻

        作為電影取景地,澳門離島確實無可挑剔,璀璨的一面足夠讓見多識廣的人競折腰,而其作為小城的那面,安靜的恰到好處,老舊的一如時光將這裡遺忘。在氹仔,官也街或許是最多遊客慕名而來的景點之一。在樣式古老的街燈,懸掛的花籃,街道邊淋漓滿目的各種小店鋪,街道整潔而幽靜,比起澳門半島的聲色犬馬,氹仔島顯得寧靜了許多。由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編劇的電影《愛情與小腳趾》,以及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澳門電影《大辮子的誘惑》,以及電影《游龍戲鳳》都曾在這裡拍攝。


(本文刊載於《梳打雜誌(第60期)》四月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