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們來尋找基督徒和香料」: 達伽瑪發現印度之航的背後(下)——東方的禮物或詛咒?

達伽瑪毫無疑問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但他並非一個和平的人,而是無情地討伐異教徒的十字軍騎士。

(承上文)

        1498年8月底,達伽瑪身穿喪服獨自返回里斯本,他並沒有馬上拜見國王曼紐一世,而是留在一家修道院裡,因為他的兄長保羅(Paulo da Gama)在航行中病逝。不過在達伽瑪回到葡萄牙之前,他的船隊早已到達里斯本的港口,向歐洲人報告發現印度的消息。自此之後,葡萄牙皇室每年派出船隊前往印度洋,在亞洲創立一個海上帝國,但葡萄牙真的走上富強之路嗎?還是背負一個新包袱?

        在達伽瑪船隊回國前,曼紐一世早已為下一次印度航行作準備工作。經過兩年的等待,曼紐一世於是得到發現印度的喜訊,他下令全國舉行彌撒和宗教巡遊,並自封為「埃塞俄比亞、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和貿易之主」。儘管達伽瑪未能完成曼紐一世要求的外交任務,但國王依然沒有虧待他,他被賜予「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全東方的海軍指揮」(Almirante dos mares de Arabia, Persia, India e de todo o Oriente),並破格得到領主的稱呼,還有被授予其他不同的頭銜。在此之後,達伽瑪再次踏上印度洋之航行。

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有「幸運國王」之稱,在他的時代葡萄牙開拓亞洲的事業,使一個歐洲小國成為跨洋的「海上帝國」。

        自信心大增的曼紐一世向歐洲各國宣佈發現印度的消息,特別是向自以為發現「印度」的西班牙,以及羅馬教廷。在踏入1500年的歐洲,人們深信《聖經》中的末日將要降臨;而達伽瑪發現印度,被曼紐一世認為是末日的吉兆:他相信自己是神選之王,將要與東方的「祭司王約翰」聯合驅逐穆斯本、收復耶路撒冷。現在,他根據達伽瑪從印度洋帶回來的情報,策劃這場貿易壟斷和十字軍聖戰的大計。

        某程度上,葡萄牙人能短時間內在印度洋崛起,是因為當地較為「和平」的貿易和文化環境。從沒有一個勢力意圖壟斷印度洋的航線和貿易,那怕是龐大的鄭和船隊(但這並不等於鄭和船隊是一支「和平之師」,他們更多是向南洋國家展示中國的軍事實力,以此威懾他國和鞏固天朝體系),一直以來大海是屬於商人的。隨著葡萄牙持著火炮闖入印度洋,過去的規則被徹底打亂,航線上的商船隨時受到搶劫,甚至殺身之禍。

        儘管葡萄牙依靠武力壟斷印度洋和攻擊穆斯林勢力,但如何經營這個「海上帝國」卻成為一大困難。首先,印度洋的國家可不是坐以待斃,雖然武器不及葡萄牙人,但東非、阿拉伯和印度等國家聯合起來,一起襲擊葡萄牙人的商站和要塞;而葡萄牙艦隊是年度地隨季風來臨,也就是說他們不可能長駐印度洋上所有據點。一旦艦隊返回葡萄牙,葡萄牙人在亞洲的據點便會隨時受到襲擊。與此同時,「海上帝國」的生命線是貿易,葡萄牙人需要貨物來進行貿易,而葡萄牙人的年度艦隊不僅是一支軍力,也是一支大商團,萬一艦隊出現意外(天災或人禍),便會對帝國的收入和聲譽造成沉重打擊。

「海洋之花」號(Flor de la Mar)曾經是兩任印度總督——阿爾梅達和阿爾布克爾克的旗艦,參與葡萄牙人在亞洲早期多場關鍵戰役。

        若果不依靠這支年度艦隊,不是還有自由貿易者嗎?事實上,葡萄牙在印度洋的貿易不限於阻礙他國的加入,更是包括國內的商人,因此葡萄牙皇室成為印度洋的壟斷者,自由貿易是不被允許。這也是為何葡萄牙皇室在經營亞洲時遇上很多阻力,一方面是爭取自由貿易、排除皇室壟斷的貴族;另一方面是反對航海事業的傳統領主,因為亞洲貿易的成本實在太高,他們更主張直接在北非發動聖戰。

        曼紐一世雖然受到國內和國外的沉重的壓力,但他幸運地得到兩位印度總督——阿爾梅達(Francisco de Almeida)和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的支持,為他在亞洲建立「印度王國」(Estado Português da Índia,即「葡屬印度」),並沉重打擊反葡萄牙勢力。由於受益於歐亞直航的開通,里斯本取代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城邦,成為新一代的東方奢侈品的集中地,這個歐洲邊緣的小國終於站在強國之列。

貝倫塔(Belém Tower)為里斯本的地標,也是曼紐一世時代的代表建築。在他統治時期,他在里斯本大興土木,讓這裡成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

        然而,霸業並非一朝一夕,正如達伽瑪闖入印度洋一樣,往後還有其他人闖入葡萄牙人的大海。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和荷蘭人紛紛進入印度洋,終於葡萄牙帝國在印度洋上的據點被新興力量所取代,連同昔日偉大的宏願一起,回到歐洲西部的邊緣。數個世紀以來,詩人和作家在歌頌曼紐一世時代的幸運與成就,但帝國的榮光早已一去不返。



(完)



參考資料:
  • Roger Crowley著,陸大鵬譯,《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 Sanjay Subrahmanyam著,何吉賢譯,《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 - 1700:政治和經濟史)》,澳門: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1997。
  • Lincoln Paine著,陳建軍、羅燚英譯,《海洋與文明》,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