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成於1940年的國際酒店,位於內港與新馬路之間的交界,由澳門著名現代建築師諾拉斯設計。 |
踏入上世紀四十年代,二戰的炮火無情地摧殘香港及內地,澳門因為是中立區的關係,大批富商官紳從內港和香港逃難,更連同生意一起帶到澳門。雖然在戰爭中居民生活困苦,但商業活動並未因而停頓。在酒店、賭場、當舖、銀號及碼頭林立的新馬路,現代建築的發展並未因戰爭而停頓,反而使這條騎樓街出現摩登的面貌。
在新馬路與內港的交界處,國際酒店依然屹立在市中心裡,儘管與新穎的十六浦相比,酒店顯得更為破落陳舊,然而在落成之初,它可是澳門數一數二宏偉的現代建築。貴為當時最豪華的酒店,國際酒店的來頭自然不小,它由廣東銀行董事長霍寶材、其表弟吳庭偉斥資三十萬元興建,並由工程師諾拉斯古設計,香港厚興公司負責承建。
國際酒店於1937年動工,有別於高美士中學大樓的現代主義風格,諾拉斯古在設計上採用典型的裝飾風藝術風格,正立面中央部分豎向設計與兩旁弧形立面橫向線條形成對比,屋頂塔樓與旗杆強調建築物的高度與城市地標的地位。在當時而言,國際酒店以樓高九層,取代中央酒店成為澳門最高的建築物。
由João Egreja攝影的國際酒店,他於1945年至1947年在澳門服役,期間拍攝了當時的國際酒店。 (圖片來源:Macau Antigo) |
德成按是新馬路其中一座最古老的騎樓,初期為新古典主義立面,後來改建為裝飾風藝術。 |
大家或許會問,德成按在外觀上不見有甚麼古典柱式,卻有強烈的裝飾風藝術元素,顯然是現代建築。的確,德成按上層牆面與底柱墩為水刷石飾面,鋼筋混凝土平屋頂,外牆僅有凸出的方柱列作為裝飾。唯一讓人聯想到古典風格的是,富衡銀號(文化會館舊址)上有一道相當簡約的柱子裝飾。事實上,當德成按在1917年建成時,其立面(Façade)屬新古典風格,但後來進行改造工程,除了按舖的結構變動不大,外觀上卻有明顯不同。
新馬路上一座騎樓的外牆翻新工程。從圖則中可見,當時的騎樓風格有新古典式、南洋式和裝飾風藝術等,相當多樣。(圖片來源:澳門歷史檔案館) |
1940年代初新馬路上一座騎樓的圖則,帶有裝飾風藝術的元素。 |
(待續)
參考資料:
- 吳志良、金國平與湯開建(2008年)。《澳門史新編(第三冊)》。澳門:澳門基金會。
- 吳志良、湯開建與金國平(2009年)。《澳門編年史(第五卷):第五卷 民國時期(1912 - 1949)》。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
- 李鵬翥(2006年)。《澳門古今》。香港: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2014年12月)。《摩登的線條——澳門現代建築文化地圖》。澳門: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