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松將軍廟的西塔門,上面刻有四幅「高棉的微笑」的雕像。 (承上文) 塔松將軍廟( Ta Som ,又稱「達松將軍廟」和「塔遜寺」)位於東梅蓬寺的北面,昔日廟宇座落在闍耶塔塔迦湖( Jayatataka Baray )的東側。闍耶塔塔迦湖是高棉帝國最後築成的大型儲水池,為吳哥城東北面的城鎮提供食水,而人工湖的中央島廟為涅盤宮( Neak Pean ,又稱「龍蟠宮」)。因為時間不足的關係,所以未能到涅盤宮參觀。 微笑中的闍耶跋摩七世,他是高棉帝國最著名的統治者之一,曾驅逐並征服來侵的占城人。 來到塔松將軍廟的廟門外,會看到一座刻有人面的塔門,人面為四張微笑的面孔。這個親切而熱誠的面孔可說是吳哥古蹟中重要標誌,所以有「高棉的微笑」的稱呼,而向遊人展示笑容的是一位高棉皇帝。這位皇帝名為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他是帝國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 廟宇的入口塔門,塔門上的塔樓早而倒塌下來。 中世紀時期的中南半島上,多個國家包括高棉、越南( Vietnam )、占城( Champa )、蒲甘( Pagan )和泰國( Thailand )等盤踞著半島,戰爭經常在土地上上演。 1177 年,占城大軍攻佔了高棉國都吳哥城,帝國正瀕臨亡國邊緣。在這個水深火熱之際,一位王子挺身而出,領導僅存的軍隊反抗外族的內侵。在他的英明領導下,高棉人不但奪回失去的土地,甚至反攻敵人的國土,占城不久被淪為高棉帝國的省份,而這位王子正是後來的闍耶跋摩七世。 塔松將軍廟的中央內院入口。 闍耶跋摩七世除了戰績輝煌外,在統治期間還大興土木,今天的吳哥古蹟中不少寺廟都是他籌建,而「高棉的微笑」成為他所興建的寺廟的標誌。塔松將軍廟只是皇帝計劃藍圖中的小部份,相傳是為了紀念其父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 Dharanindravarman II )而興建的小廟。與其子相比,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的記載可謂甚少。廟宇由闍耶跋摩七世於 12 世紀末期初建,再由其弟因陀羅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進行擴建。 廟宇內倒塌了的藏經閣,位於中央內院的東北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