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益隆炮竹廠爆炸後,當時無綫記者趙應春到現場採訪的情況。 |
1981年3月12日清晨,當所有氹仔居民還在夢鄉時,一聲爆炸把大家鬧醒起來,房屋的玻璃全被震裂,窗外遠方火光熊熊,有如半個世紀前的一場爆炸。消防員紛紛來到益隆炮竹廠,在撲滅大火同時,他們也要防止化學品引起爆炸。在火災撲滅後,人們在現場發現六具被炸到肢離破碎的遺骸,經過檢證後發現,六人都要非法移民者。
在1980年代起,中國內地開始出現偷渡潮,這些偷渡者希望來到澳門後尋找工作,改變生活,而這六位偷渡者剛好成功登上氹仔。他們登岸後在漆黑中摸索,結果在一處空曠的土地上發現一座小屋,他們便一起走進屋內。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他們打算把火柴點燃,看看屋內的情況,可惜悲劇就此發生。這座小屋其實是益隆炮竹廠的配藥房,由於起炮師傅沒有按照程序在離開前清理火藥,結果令這些「倒楣鬼」不幸被炸死。當時爆炸的威力非同小可,不僅把配藥房完全炸毀,而且附近的樹木也被炸至斷裂。這次爆炸事故雖然並非工業意外,但卻是澳門爆竹廠的最後一次爆炸。
1980年代的澳門爆竹業已經是「夕陽工業」,在新興的製造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下,投身爆竹業的人愈來愈少,全行在1985年時只餘下150名員工,與全盛時期的4,000名員工相比顯得慘淡。雖然當時澳門持牌的爆竹廠共有八家,但實際營運的只有四家工廠,當中三家早已停產爆竹,改為生產煙火,而唯獨益隆炮竹廠依然繼續生產爆竹。可惜,益隆炮竹廠還是無法擺脫關閉的命運,最後在1985年結束60年的經營時間,而本地爆竹業也同時標誌著寫上句號。
(續下文)
參考資料:
在1980年代起,中國內地開始出現偷渡潮,這些偷渡者希望來到澳門後尋找工作,改變生活,而這六位偷渡者剛好成功登上氹仔。他們登岸後在漆黑中摸索,結果在一處空曠的土地上發現一座小屋,他們便一起走進屋內。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他們打算把火柴點燃,看看屋內的情況,可惜悲劇就此發生。這座小屋其實是益隆炮竹廠的配藥房,由於起炮師傅沒有按照程序在離開前清理火藥,結果令這些「倒楣鬼」不幸被炸死。當時爆炸的威力非同小可,不僅把配藥房完全炸毀,而且附近的樹木也被炸至斷裂。這次爆炸事故雖然並非工業意外,但卻是澳門爆竹廠的最後一次爆炸。
1980年代的澳門爆竹業已經是「夕陽工業」,在新興的製造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下,投身爆竹業的人愈來愈少,全行在1985年時只餘下150名員工,與全盛時期的4,000名員工相比顯得慘淡。雖然當時澳門持牌的爆竹廠共有八家,但實際營運的只有四家工廠,當中三家早已停產爆竹,改為生產煙火,而唯獨益隆炮竹廠依然繼續生產爆竹。可惜,益隆炮竹廠還是無法擺脫關閉的命運,最後在1985年結束60年的經營時間,而本地爆竹業也同時標誌著寫上句號。
今天益隆炮竹廠部分土地被霸佔作其他用途。 |
益隆炮竹廠結業後,原本超過20頃的土地成為發展商的獵物。在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氹仔房地產正在急速發展,多數爆竹廠在結業後賣出土地,廠房被拆卸並改建成商住大廈。相比之下,益隆炮竹廠之所以沒有被「抹殺」,其實是因為在1993年澳葡政府對廠房的土地進行規劃。當時,政府認為爆竹廠遺址只有少許歷史價值,因而把工廠超過一半的土地分別用作居住、商業用途,以及興建學校,至於其餘土地則被劃為城市公園。
昔日爆竹廠的鐵窗留下不少「生存遊戲」玩家的「彈痕」。 |
不過,由於複雜的業權問題,益隆炮竹廠遺址的活化計劃一直未能實施,而部分土地更是被霸佔作其他用途。爆竹廠甚至有一段時間成為一眾「生存遊戲」(War Game)玩家的活動場地,並留下不少「彈痕」和垃圾。時至今日,益隆炮竹廠的命運依然成謎……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默聞(2002年4月)。《極具價值的近代工業作坊 益隆炮竹廠廠址系統留存》。《澳門雜誌(第二十七期)》。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
- 華僑報(1983年)。《澳門經濟年鑑(1983)》。澳門:華僑報。
- 華僑報(1986年)。《澳門經濟年鑑(1984 - 1986)》。澳門:華僑報。
- Pinheiro, F. V. & da Costa, G. (2005). "Yec Long Firework Factory: A Chinese Relic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HKIA Journal Issue 41".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