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首戰東望洋(下)

1954年首屆大賽車的試車排位。
(承上文)

        1954年10月30日,在萬里無雲的天氣下,車手們齊集在賽道的起點,準備為首天的進行一場名為Speed regularity trial的賽事。這個比賽方式是要車手們逐一出發,次序根據引擎的容量大小決定,而勝利者是在四小時行駛最多圈數的車手。賽事由下午1時開始,雖然賽情不是十分激烈,但仍然發生四棟意外,其中一位車手更由車輛嚴重受損而退出比賽。經過四小時的比賽,駕駛黑色Fiat 1100 Saloon的Robert Ritchie成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首位賽事勝出者,而他是一位英國皇家空軍技術員。

        不過賽事的重頭戲——格蘭披治大賽是在第二天,跟首日的天氣相比,天空下了一陣微雨,使路面的沙塵滿佈的情況得以舒緩。觀眾們無懼微雨天氣,單是四個看台已經有兩千位觀眾,而山頂醫院附近也有三千人聚集,連士兵們也紛紛「駐守」加思欄兵營,希望能一睹這個歷史時刻,據估計當天一共有兩萬位觀眾欣賞賽事。

第一屆大賽車採用「勒芒式」起步,當時的起點設在今天的文華東方彎。
(圖片來源: "Colour and Noise: 40 Years of the Macau Grand Prix")
        上午11點半,澳門總督史伯泰(Joaquim Marques Esparteiro)伉儷到達起點,並主持開幕儀式。其實,首屆大賽車的起點並非今天的位置,而位置在今天的文華東方彎(Mandarin Oriental Bend),由於這裡是澳門遊艇會舊址,所以舊稱「遊艇會彎」。開幕儀式時,賽事提倡者施華先發表簡單的演說,然後總督逐一介紹14位車手,而總督夫人把起點上的絲帶剪開。儀式結束後,工作人員隨即封鎖東望洋賽道,車手已經站在起點上,他們已經身穿以粗棉布製成的保護衣、以及載上頭盔和護目鏡。

杜托的戰車在漁翁彎失控,但依然能力保第二名。
(圖片來源: "Colour and Noise: 40 Years of the Macau Grand Prix")
        12點03分時,首場格蘭披治大賽正式開始。一眾車手以「勒芒式」(Le Mans-style)起步,他們爭先跑到自己的戰車,然後開車出發。駕駛摩根(Morgan)的Gordon “Dinga” Bell一口氣跳入車內,成為最先出發的車手,緊隨其後是賽車搞手杜托。佔盡先機的Bell在開始時非常順利,但在第四圈時汽車出現故障,車輛在水塘彎(Reservoir Bend)損壞,一個車輪飛出賽道並掉入海中,而車輛更差點衝進海裡。結果運氣用盡的Bell只好退出比賽,香港車手嘉維路(Eddie Carvalho)成為領先群雄的車手,而杜托則屈居第二。

Roger Pennels一直緊隨嘉維路的戰車。(圖片來源: "Colour and Noise: 40 Years of the Macau Grand Prix")
        即使下了陣陣微雨,但賽道依然是塵土飛揚,車手只能依靠路邊街燈和樹木的白色油漆來認清方向,部份車手更因而發生意外。原本一直排第三位的車手Roger Pennels,在第12圈時因為戰車撞到燈柱損毀,只好被迫退出比賽。在下午4點時,旗手在揮動象徵勝利的黑白旗,而首位衝過終點的是嘉維路,他以4小時3分1.91秒完成51圈的路程,成為第一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冠軍。大賽車的主辦人杜托以第二名完成,而季軍則由年輕車手洛查(Reggie Rocha)奪得。有趣的是,首屆賽車的三甲都是駕駛由香港遠東汽車(Far East Motors)提供的Triumph TR2跑車。

首屆大賽車的三甲,從右至左分別是冠軍嘉維路、亞軍杜托及季軍洛查,他們都是駕駛Triumph TR2跑車。(圖片來源: "Colour and Noise: 40 Years of the Macau Grand Prix")
        比賽結束後,冠軍嘉維路接受名為「總督杯」(Governor’s Cup)的獎杯。首屆大賽車並沒有設有獎金,但大會舉行晚宴來進行慶祝勝利者。當時,人們曾討論香港是否也能舉辦格蘭披治大賽,但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澳門賽車充滿著那份友誼和合作的氣氛,但這些是香港沒有的,而歷史也證明這是一切……


(完)


參考資料:
  • Newsome, P. (1993). "Colour and Noise: 40 Years of the Macau Grand Prix". Hong Kong: Studio Publications Limited.
  • Girard, G., Lambot, I. & Newsome, P.(1998)。 《邁向成功之路:澳門格蘭披治大賽》。Great Britain:Watermark Publications Limite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