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的新馬路上,商舖在燃燒爆竹迎接新年。 |
(承上文)
在1881年至1905年間,澳葡政府所批准的爆竹廠多達二十多所。政府通過殖民擴張所吞併的土地,都會交由華商負責發展工作,所以早期在澳門半島的爆竹廠都設立在新橋、沙崗、沙梨頭、望廈和劏狗環等地。至於在南環區的竹仔室,因當時政府還視之為郊區,故此才批准爆竹廠建於該地。因為鴉片戰爭(Opium Wars)所引發的新形勢,某程度上促進了爆竹業的發展。
從中國內地南逃至港澳地區的人口,為澳門提供大量人力,而且人工也是十分廉價。除了黃賭毒、苦力貿易外,大量人員都從事各種類型的手工業,如爆竹業、火柴業、神香業、繅絲業和造船業等。同時,澳門與內地相鄰在原料供應和運輸上較為便宜和方便,火藥和炮殼供求充足。另外,建立爆竹廠的土地需求非常大,但早期澳門人煙稀疏,人口密度遠較現時低,大量土地尚未被利用,所以廠商能使用這些土地建立爆竹廠。
再者當時,大量中國製造的爆竹早已出口到歐美國家,澳門原來已是國際貿易港口,所以產品能直接銷售至世界各地。由於澳門炮竹業符合不少優越條件,所以商人都認為炮竹生產有利可圖,因而從內地購入大量原料並設立爆竹廠。這些因素皆促使澳門爆竹業能發展至如此興盛。然而,在19世紀末期,商人對爆竹業投資的熱情稍為冷卻,這與專營權的價格太高和獲利不高所致,當時不少爆竹廠被迫倒閉或遷往他地。
即使爆竹業的投資出現一段冷凍期,但根據1910年時的記錄,全澳共有32座工廠,而當中包括7座爆竹廠。由此可見,澳門手工業在當時的發展速度十分緩慢,行業還停留在起步階段,但爆竹業在起步的手工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席位。此時的爆竹廠主要集中在台山、關閘、黑沙環和下環街等地方,由於爆竹生產需要動用大量人手,所以才會把廠址設在人口密集的地區。
然而,爆竹業屬於高危行業,爆竹廠往往存放大量易燃品和爆炸品,一旦發生爆炸可以引發不堪設想的災難,結果災難發生在台山區中。均益嘜嘜電光炮竹樓宇,又稱均益炮竹廠,位於下環街市附近。自1925年的爆竹廠爆炸後,政府只允許非危險工序的廠房保留在澳門。 |
經過一連幾日的搜救後,只能找到大量焦屍和殘肢,爆炸共造成百多人死亡和三百多人受傷,成為澳門單一火災中死傷最多的一件,而「台山」一名亦因事件而漸漸成為該區的名字。其後,另一座位於關閘的炮竹廠在台山爆炸事件後再次發生爆炸,兩件嚴重的爆炸事件讓澳葡政府對危險品的工作處理變得更為嚴格……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吳志良、金國平與湯開建(2008)。《澳門史新編(第一册)》。澳門:澳門基金會。
- 吳志良、金國平與湯開建(2009)。 《澳門編年史:第四卷 清後期(1844 - 1911)》 。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
- 陳煒恆(2009年9月)。《從益隆炮竹廠的興衰看氹仔炮竹業變遷》。《海島迴瀾(創刊號)》。澳門:民政總署氹歷史館。
- 陳子良(2001)。《澳門百業三編》。澳門:培正中學史地學會。
- 張卓夫(2001)。《海島風華》。澳門:澳門近代文學學會。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