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望德堂坊:瘋堂.進教.文創園(二)

位於仁慈堂右巷(Travessa da Misericórdia)的賈尼勞像。
他以澳門署理主教的身份,奠定教區及澳門政治的發展。

(承上文)

        「瘋堂」時期的望德堂坊,賈尼路主教和一些傳教士在望德堂旁邊的小房,處理教區的繁重事務,如仁慈堂的捐款和教區發展的事務。在尚未出現議事會(Leal Senado)和總督(Macau governor)的政治架構,主教作為當時最具權威的人士之一,也會參與部份政治的事務。由於可見,望德堂在開埠初期幾乎是權力中心,地位超凡。
1579年,七名方濟各會士(Franciscans)進入廣州,結果被拘留數月後遣返澳門,但澳門方面對他們的到來不太歡迎。在宗教上,澳門和遠東的傳教事務由耶穌會士(Jesuits)獨佔,故此對其他修會產生敵視。另一方面,澳門是葡萄牙人千辛萬苦討回來的港口,西班牙人一直對它虎視眈眈,所以對任何異國人士有強烈的戒心。這六名方濟各會士的出現(其中一位修士早在廣州過世),本已觸動了耶穌會士的神經,加上他們多是西班牙人,更令全澳居民大為緊張。
不過賈尼路主教以包容的態度處理這件事件,他善待這些可憐的兄弟,讓他們居住在望德堂坊內,並反對居民和耶穌會士對他們迫害。不久,方濟各會士們在澳門成立「聖方濟各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正式成為進駐澳門的第二個修會,結束耶穌會壟斷遠東傳教事業的局面。隨後,嘉勒修女會(Poor Clares)、奧斯定會(Augustinians)和道明會(Dominican Order)紛紛進駐澳門,使澳門在遠東傳教事業的地位更為重要。
聖方濟各會士的醫術和設備了得,為了照顧痲瘋病院的病人,一些修士來到痲瘋院服務病人。然而,有些修士因為痲瘋院的生活環境十分淒冷而離開。某年聖誕節,院內的修士們竟以草為食,因而決定集體辭職。由此可見痲瘋院的生活總是餓寒交逼,非常人所能接受。


《澳門紀略》中的澳門地圖(約1748年),圖中可見被稱為「痲瘋廟」的望德堂位於澳門城牆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痲瘋廟」和被稱為「唐人寺」的庇護聖母教堂混淆了。(圖片來源:《澳門紀略》)
賈尼路以署理主教身份服務澳門多年,期間一直以望德堂為辦公室,直到1581年薩主教終於抵達澳門。離開望德堂時的賈尼路,已經步入生命最後的歲月,現在他能回到耶穌會會堂工作,而他當時手頭上的工作,正是為議事會的成立作準備。這位主教對澳門天主教事業及政治體制所作的貢獻,奠定四百多年來的基礎,所以有人稱之為「賈尼路時代」。
賈尼路離開後,薩主教依然沿用望德堂作為主教座堂,但後來人們認為主教座堂不應設在痲瘋院旁,同時望德堂遠離城區,所以提出另覓地方。在1623年,大堂經過重修後,澳門主教入主新的主教座堂。望德堂作為主教座堂的使命正式宣告結束,這時的澳門天主教擺脫了初期貧窮的局面,並步向盛世時期。
         據王文達的《澳門掌故》記載,每位主教在任職前先到望德堂領取權杖,然而這個說法並不存在,但這可能是新任主教會到望德堂參拜以顯示誠意,可見它在澳門天主教的心目中地位如此崇高。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董少新(2002年8月)。《賈尼路與澳門》。《澳門雜誌(第29期)》。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
  • 張琳(2002年12月)。《望德聖母堂四百年》《澳門雜誌(第31期)》。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
  • 吳志良、金國平與湯開建(2008年)。《澳門史新編(第四册)》。澳門:澳門基金會。
  • 吳志良、金國平與湯開建(2009年)。 《澳門編年史:第一卷 明中後期(1494 - 1644)》 。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
  • 王文達(1999)。《澳門掌故》。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教育》出版社。
  • 吳宗岳(2010)。《澳門教堂之旅》。新加坡:培生教育出版南亞洲有限公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