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67年香山知縣向議事會理事官催交乾隆三十三年的澳門地租(圖片來源: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館) |
![]() |
西班牙銀圓,又稱作「番銀」或「佛頭銀」,在十八世紀因貿易而流入中國。 |
哪麼葡萄牙人是交銀錠還是外國銀幣(番銀)來交租呢?按照帳目,澳門地租是用紋銀來支付,也就是成色極高的銀錠繳納,但葡萄牙人也會夾帶少量番銀來填數。然而,議事會其後在交地租支付銀錠和番銀,加上清朝官府和議事會在白銀的秤量上不同,造成徵收上的麻煩。結果,香山知縣許乃來在1803年以紋銀價高為由,要求議事會用紋銀支付地租,並且用清朝戶部的砝碼來秤量。自此之後,澳門地租是全數用銀錠來交付。
直到1849年,澳門總督亞馬喇宣佈停止再向香山知縣支付地租,從此繳交了三個世紀的澳門地租成為歷史。
(本文刊登於《澳門日報學生報)》2020年11月20日第E8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