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灣的歐維士像 |
最早從海路來中國的葡萄牙人
你或許會問這位人兄有甚麼來頭,竟然在鬧市中豎立他的石像。答案可以在石像找到,在底座有一段葡文句子寫著「第一位到達中國的航海家—伶仃島—於1513年」(Primeiro navegador oue aportou a China – Ilha de Lin Tin – em 1513)。
在1512年,葡印總督亞豐素雅布基(Afonso de Albuquerque)遠征馬六甲,葡萄牙人攻佔這座港口,不但是因為這是亞洲最重要的港口,尋找中國也是遠征的其中一個原因。從葡萄牙人來到亞洲後,他們意識到中國在東方是一個富饒的國家,卻對她一無所知,後來在馬六甲遇到幾個華人,得到了線索。現在,葡萄牙人攻佔了馬六甲,無疑是開啟了到遠東和東南亞的門戶,但要如何去中國呢?
這個問題非常簡易,就是找一艘去中國的商船,再派個葡萄牙人跟船出發。1513年1月,馬六甲兵頭(要塞司令)派歐維士及他的兒子登上一艘中國帆船(Junco),船上載滿了胡椒,然後起航去中國貿易。經過數個月的航程後,這艘帆船來到中國廣東的Tamão島,成為第一位由海路抵達中國的葡萄牙人,而相傳他在島上豎立一座紀念碑,就像今天歐維士像的景象。
發現中國之後
在1513年5月,葡萄牙人歐維士抵達中國的Tamão島,他在島上與中國人貿易,發現售出的胡椒和貨物賺得非常厚利。其後,歐維士返回馬六甲把發現中國的消息報告。由於歐維士的功勞,他在1515年獲新任馬六甲兵頭任命為當地商站的書記,之後他一直活躍於東方的貿易上。
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得知找到中國後,立即派人到中國建交,這支使團就是1517年抵達中國的道咩卑利士(Tomé Pires)使團。按照原來的計劃,赴華使團只需花上一年時間便可完成任務,曼紐一世於是派船隊去中國接回使團。船隊由西蒙.安德拉德率領,而歐維士是其中一位船長,他們除了去接人之外,也帶上貨物到中國貿易。
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得知找到中國後,立即派人到中國建交,這支使團就是1517年抵達中國的道咩卑利士(Tomé Pires)使團。按照原來的計劃,赴華使團只需花上一年時間便可完成任務,曼紐一世於是派船隊去中國接回使團。船隊由西蒙.安德拉德率領,而歐維士是其中一位船長,他們除了去接人之外,也帶上貨物到中國貿易。
然而,當船隊到中國卻發現使團仍然完成工作,西蒙就在Tamão島上修築炮台、捉中國人為奴,這些行為引起明朝官員對葡萄牙人的敵視,但更可怕是1521年使團建交失敗,加上明朝得知屬國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佔,於是把葡萄牙人當海盜驅逐。此時,歐維士與其他葡萄牙商船在明朝水師圍困在Tamão島上,並且身患重病,最終在1521年6月20日,他在初次抵達中國的島嶼上病逝,而遺體相傳埋葬在1513年豎立的石碑下。
立於南灣的歐維士像
如果在南灣舊法院前的歐維士像,這座石像在何時豎立呢?
在1952年6月,葡萄牙海外部部長羅瑟文到訪澳門巡視期間,想到豎立一座歐維士像。在返回葡萄牙後,他隨即找來著名雕塑家華士(Euclides Vaz)製作石像。經過一年多的製作後,歐維士像在1954年由葡萄牙與澳門直航客輪「印度號」運往澳門。
不過歐維士像該豎立在哪裡,當時引起澳葡政府的討論。當時,澳門史學家白樂嘉提出在石像立在海角遊雲,面向伶仃洋,這樣能紀念歐維士在那裡登上中國的事跡。然而,海角遊雲遠離市區,而且容易受風雨損壞,所以工務局局長畢士達提出豎立在加思欄花園,但花園的空間不足。最後,高美士教授提出把石像豎立在政府合署大樓(即舊法院大樓)前,他的建議獲得接納,其後工務局在6月招標開展工程,興建歐維士像的底座和花圃。
在1954年9月16日下午6時,歐維士像舉行開幕儀式,由史伯泰總督主持,並且有澳葡政府官員、外國使節和華人代表出席(如何賢、傅德蔭等)。在總督和官員發表演說後,史伯泰把覆蓋在歐維士像的葡萄牙國旗拉下,標誌著歐維士像的開幕。
時至今日,在鬧市中的歐維士像成為了南灣區的一處風景,也訴說著一段中葡關係起始的故事。
葡萄牙探險家豪爾赫·阿爾瓦雷斯 (Jorge Alvares) 的紀念碑,他是 16 世紀初第一個通過海路在中國建立陸地的歐洲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