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生活》雜誌記者Jack Birns和Roy Rowan,他們於1949年來到澳門和上海記錄中國的情況。當時,他們被大豐金舖的東主邀請到存放黃金的地下倉庫。 |
1949年,美國《生活》(Life)雜誌的記者Jack Birns和Roy Rowan來到澳門,記錄了一批珍貴的澳門戰後景貌,當中包括福隆新街、賭場、居民擯爆竹等照片。不過,Jack Birns還拍攝多張在新馬路大豐金舖的照片,看到一批荷槍實彈的警員護衛下,工人把黃金搬到金舖裡。另外,他們還拍攝工人們把黃金燒製成金磚的過程。筆者感覺好奇,為何這兩位外國記者如此執於記錄黃金貿易的過程?到底當時澳門的黃金貿易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
大豐金舖的員工正在量度黃金 |
「黃金在澳門有如神的存在,但儘管黃金的進口和售賣是合法,這件事仍很少對外公開。黃金貿易在鴉片買賣的覆蓋下秘密地繁榮起來。沒有人承認這場貿易是走私,商人們只是表示『黃金是我們看不見的出口』。」【註一】這是Roy Rowan在《生活》上刊登有關澳門黃金貿易的內容。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澳門經濟帶來一場「虛偽的繁榮」,而戰後澳門的經濟陷入萎縮之中,甚至徹底崩潰的危險。雖然博彩業一如以往是經濟的頂樑柱,但澳門對外貿易逆差相當嚴重,而黃金貿易成為澳門活下來的支撐力量。
 |
抵達澳門的黃金用木箱安裝,而運送時有荷槍實彈的警員看守。 |
澳門在戰後之所以成為黃金轉運中心,又要多得葡萄牙政府,因為他們沒有在1946年簽訂加入「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這個國際金融體系由美國於1944年提出,目的是重建崩潰的國際金融秩序,而其中一項重要政策是採用「固定匯率制」,訂定每一盎司黃金為三十五美金,使成員國的貨幣與美金掛鉤。另外,在協訂之下成員國亦禁止進口黃金作私人用途。戰後中國內地對黃金有很大需求,大批黃金通過正當與走私渠道運到澳門,並以中國的市價(每一盎司黃金為五十美金)作交易。
 |
羅保博士,曾經擔任戰時澳門的經濟部長,在戰後也是澳門黃金貿易的控制人。 |
當時,澳門的黃金走私由「五福堂」和泰興公司旗下的一個商號壟斷,而控制壟斷的是澳門經濟部長羅保博士(Dr. Pedro José Lobo)。這些黃金每晚透過商船或帆船從東南亞和香港的港口偷運到澳門,抵達後便被熔鑄成市值五十美金或五百美金的金條,然後再出口至其他國家。1947年,澳門許可進口的黃金總量為十萬盎司、白金為五萬盎司;而據Jack Birns和Roy Rowan的報導,1949年時每月運來澳門的黃金為五十萬盎司。澳門這樣的黃金貿易,雖然引起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不滿,但在找出其他發展出路前,澳門仍是靠著黃金貿易的許可費和手續費苟延下來。
 |
黃金抵達澳門後便會被熔鑄為金條,並再次出口到外地。 |
當然,黃金貿易的光景除了閃閃發光的一面,亦充滿著血腥的一面。為了走私黃金,走私販經常與中國或香港的海關、劫船的海盜發生衝突,海上的「火拼」相當嚴重。除此之外,有關黃金的傳聞亦流傳在當時的港澳地區。1948年發生的「澳門小姐」號是世界上第一宗商用客機劫機案,傳聞當時機上載著一批黃金從澳門出發前往香港,但由於飛機最後墮入海中,傳聞是真是假則不為人知。
 |
當時的金條主要分為50美金和500美金 |
除此之外,一個曾經擔任澳門黃金進口委員會的公務員Fernando Brito在2001年表示,在1969年時澳門每週進口175磅黃金,上面印有納粹標記和「Reichsbank」(德國國家銀行)字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洗劫歐洲各國時掠奪大筆資金,但「納綷黃金」在戰後卻下落不明。這就奇怪,為何一批「納綷黃金」會出現在澳門呢?當時,除了瑞士協助納粹德國洗錢之外,同為中立國的葡萄牙亦協助德國購買物資,而結數付錢時就是靠黃金。戰後,存有大量「納綷黃金」的葡萄牙於是把黃金運到澳門、帝汶等地再出口。至於「納綷黃金」在澳門後,再出口到哪裡?這個呢……實在是耐人尋味,推論和推論本身都充滿各種各樣的陰謀論【註二】。
黃金貿易的繁榮一直延續至1974年,這一年香港的黃金交易走向合法化。失去了黃金貿易的澳門並沒有陷入萎縮中,因為製造業的春天即將來臨。
【註一】原文:“Gold is god in Macao, but even though the entry and sale of gold is legal, the word is rarely mentioned publicly. The trade flourished in the secrecy that surrounded the opium traffic. Nobody likes to admit that the key to trade is smuggling. Businessmen only confide with a wink that ‘gold is our invisible export.’”
【註二】如果大家真的想知道「納粹黃金」在澳門後的下落,可閱
“Asia: Nazi Gold Trail Leads to Macau, China”、
“Nazi Gold and Portugal’s Murky Role”,而當事國在報導出街後立即否認。
參考資料:
- Geoffrey C. Gunn著,秦傳安譯,《澳門史1557 – 1999》,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 Geoffrey C. Gunn (ed), Wartime Macau: Under the Japanese Shadow.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 Anonymous. “Macao: A dreamy old colony whose smugglers ply the China coast flourishes as richest traffic center of world gold trade,” Life Magazine, Vol 27 No. 6, August 8 1849, 19 – 23.
- Joe Studwell, Asian Godfathers: Money and Power in Hong Kong and South East Asia. London: Grove Press, 2007.
- Yojana Sharma, “Asia: Nazi Gold Trail Leads to Macau, China”. Accessed July 7, 2017. http://www.ipsnews.net/1998/01/asia-nazi-gold-trail-leads-to-macau-china/
- Marlise Simons, “Nazi Gold and Portugal’s Murky Role”. Accessed July 7, 2017. http://www.nytimes.com/1997/01/10/world/nazi-gold-and-portugal-s-murky-role.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