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西望洋下

十八世紀的澳門內港景象
(圖片來源:《澳門五百年:一個特殊中國城市的興起與發展》)
        在鄭家大屋內有一幅對聯,曰:「前迎鏡海,後枕蓮峰。」對於參觀鄭家大屋的遊客而言,這幅對聯難免讓人疑惑,環繞大宅只見高樓大廈,而不見大海山峰。當年身心俱疲的鄭觀應離開上海,隱居在澳門的大宅,他登上大宅樓閣時,雄踞西望洋山,內港盡收眼底,碼頭行列,船艇常川。東西兩望洋,南北成二灣,多少濠江過客曾被此景所感受,而澳門的故事也始於西望洋山下。

        遙想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遠赴東方,經過好望角、馬六甲,終於駛入十字門。漁船商舶的海灣、疏落的村屋、神聖的廟宇,以及山青海藍,都濃縮在葡人手上小小的望遠鏡裡。他們踏上遠東的土地,沿山而居,登峰望海,與早已駐足的華人共處。他們站在同一片土地,喝著同一口井水,視同一處地方為家,在西望洋山形成最早的澳門歷史城區。

西方人最早在中國土地上接觸的建築,正是媽閣廟。(圖片來源:澳門藝術博物館)
        從西望洋教堂至媽閣廟,華洋共處的奇景在澳門無處不在。媽祖在十字門前守護漁艇,接受漁民商人的供奉,而葡萄牙人則把山上的美景獻給聖母,建造教堂。兩位女神同處西望洋山,遙相呼應,盼望凱旋船員的回歸。如果獅子山是香港人不屈不撓的象徵,那麼西望洋山則把我們與大海連繫,展示華洋共處、和睦相融的獨特面貌。四個多世紀的日積月累,形成的獨特環境及文化遺產,實在是「聖名之城」的珍貴寶物。

鏡海蓮峰,難道已經化為古籍中的筆墨,還是故城的回憶?
        物換星移,四百年來的精華在時間長河中流逝,曾經與我們那麼近的大海,現在卻漸漸離開我們。望海聖母如今所見,只是一座座巴別塔及一棵棵搖錢樹,昔日紅霞變幻的西望洋日落,已經是永不回來的風景。倘若媽祖再次顯靈,她會驚訝一問,為何廟前的清新海風變成污煙漳氣,而往時漁民信眾卻被旅客所取代,那時的鏡海蓮峰,難道已經化為古籍中的筆墨,還是故城的回憶?

(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唐家花園遺址:媲美娛園的一代名園

唐家花園的大屋位於普濟禪院斜對面,但建築早已被拆卸。         澳門是一座極具歷史風韻的小城,在街上不難發現很多歷史建築,一些被完好保留,但更多是殘破不堪。即使前世多麼燦爛,但今生也難逃被拆的命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而唐家花園遺址正是其中一個例子。唐家花園曾經與盧廉若花園、張園合稱「澳門三大名園」,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花園被荒廢、被破壞,現在更淪為一座停車場……

濠江風雲——黑幫秘聞錄

        「有錢賺的地方,必定會有衝突,問題是下位對手是另一個堂口的老大,還是您的伙伴,又或是您的兄弟而已。」這是電影《濠江風雲》中黑幫老大尹志巨的「名言」,也是回歸前澳門江湖的最佳寫照,幫派鬥爭進入白熱化,火拼時常發生,使澳門人心惶惶。然而早在「十四K」和「水房」出現前,澳門黑幫已經存在兩個世紀,到底誰是本地黑幫始祖呢?這種社會的陰暗面,大家從來都抱有好奇,但一直看不清的層層迷霧,讓我們斗膽,捕風捉影地為大家揭開其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