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茨林圍的馬鈴薯: 一段「哥倫布大交換」的故事

茨林圍

  在澳門名地標——大三巴牌坊的背後,有一處名為「茨林圍」的地方,但這名字又從何而來呢?在十六世紀末,日本禁止天主教傳播,教徒也受到迫害,一些教徒因而逃離日本,前往澳門生活。這些日本教徒居住在聖保祿神學院背後的空地,並且種植馬鈴薯為糧食,因而得到此地名。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疑問:為何日本人種植的是馬鈴薯,而非稻米或其他農作物?

葡萄牙人與身穿西洋衣著的日本教徒

  馬鈴薯具有豐富營養,且較稻米容易種植,日本教徒們種植薯仔不是理所當然嗎?或許吧,但大家必須要知道,馬鈴薯與居住在茨林圍的日本教徒一樣都不是中國的「原居民」,他們的「祖籍」皆是海外。

  在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抵達美洲後,新舊大陸之間自此建立聯繫,並且進行一場動物、植物和病毒等的物種大交換。馬鈴薯正是「哥倫布大交換」的其中一員,它從美洲引進歐洲後,再經船路傳播到非洲和亞洲,並在中國落戶。除了馬鈴薯之外,番茄、番薯、辣椒、可可豆等也是從美洲進入歐亞,成為現今餐桌上的常客。換句話,沒有這些來自美洲大陸的作物,酸辣粉、辣泡菜、茄汁意粉、朱古力等根本不可能出現。

紐倫堡植物學家貝斯勒(Basilius Besler)在1616年繪寫的馬鈴薯

 
  除了為餐桌添色之外,馬鈴薯、番薯、粟米、花生等也是源於美洲,先後在十六、十七世紀從海外引入中國。當時中國雖然依靠種植稻米,但稻米只能在平地耕種,使人口大多數聚居在稻米種植區。在新糧食引進中國後,農民可在西部山區或北部的旱區種植番薯、馬鈴薯、粟米等糧食,不但令山區和旱區得以開發,也使中國人口大幅增加。

  回到茨林圍的地名,你會發現這是一場「奇遇」。日本教徒、馬鈴薯和澳門,本應是毫無關聯的人、物和地,卻因為大海和帆船而連繫共聚於大三巴牌坊背後,而這不過是全球化的一幕,不但改變了全球的生態,也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


(本文刊登於《澳門日報學生報》2021年5月18日第E8頁

留言

  1. 最近沒有更新嗎?很可惜。

    回覆刪除
  2. 博主,请教一下澳门1940年代船厂里有姓何的吗?

    回覆刪除
  3. 博主有FACEBOOK, 個名一樣的. 現在仍在FACEBOOK更新的(最後一次今年10月25日).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