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人,到底是誰?:葡萄牙人尋找中國(1497 - 1513)

葡萄牙人歐維士於1513年抵達中國,最早從海上來到中國的歐洲人。

「你必須探明有關中國人的情況,他們來自何方?
路途有多遠?
他們何時在馬六甲或他們進行貿易的其他地方?
帶來些甚麼禮物?
他們的船每年來多少艘?
他們的船隻的形式和大小如何?
他們是否在來的當年就回國?
他們在馬六甲或其他任何國家是否有代理商或商站?
他們是富商嗎?
他們是懦弱或強悍?
他們有沒有武器或火炮?
他們穿著甚麼衣服?
他們的身體是否高大?
還有其他一切有關他們的情況。
他們是基督教徒還是異教徒?
他們的國土大嗎?
國內是否不止一個國王?
是否有不遵奉他們的法律和信仰的摩爾人或其他任何人和他們一起居住?
還有,若果他們不是基督徒,那麼他們信奉甚麼?
崇拜是甚麼?
他們遵守甚麼風俗習慣?
他們的國土擴展到甚麼地方?
與哪些國家為鄰?」

        這一系列問題是葡萄牙國王曼紐一世(Manuel I)交給貴族塞凱拉(Diogo Lopes de Sequeira),指示他是收集有關中國的情報。從達伽瑪(Vasco da Gama)發現印度後,葡萄牙人在「印度」(葡萄牙人眼中的「印度」是指整片東方世界)已經活動了將近十年。雖然國王一輩子也無法踏上東方的領土,但他靠著往來印度的克拉克帆船(Carrack),仍然能掌控那片遙不可及的土地上的無數情報。在眾多情報之中,曼紐一世對中國的情報相當感興趣,但對他們卻一無所知,於是派出塞凱拉在征服馬六甲的同時,去打聽這個神秘國家——也就是中國的資訊。


來自Malchina的China

葡萄牙貴族卡布拉爾,他擔任第二次印度航行的艦隊司令,他在這次航行中發現了巴西。

        當達伽瑪首航印度返國之後,曼紐一世已經急不及待地準備好下一輪印度遠航,並在半年後(1500年)任命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為艦隊司令(Capitão-mor)率領的船隊再次起航,前往卡利卡特(Calicut,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最大港口)。據葡萄牙史學家科雷亞(Gaspar Correia)所述,當卡布拉爾在印度時,一個摩爾人(穆斯林商人)把禮物送給他,包括來自中國(China)的瓷器。雖然卡布拉爾並未知道中國是甚麼,但他非常感謝這名商人,於是送給他一面旗幟以免受到其他葡萄牙人襲擊。這或許是葡萄牙人第一次直接把中國貨品送到歐洲。從印度當地人得知,這些瓷器來自遠方名為Malchina的地方,而那些人也帶來絲料、麝香和沉香等貨物。

        這些來自東方的神秘禮物激起了曼紐一世對China的興趣,成為他的尋找清單的一個地方。China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葡萄牙人顯然是一無所知,他們對遠東的印象還停留在兩百年的《馬可波羅遊記》,得知那裡有一個由韃靼大汗統治大國家,但這個大國到底叫甚麼?現在是否還存在?那個大國與Malchina和China之間有甚麼關係?可想言之,中國對初到亞洲的葡萄牙人而言是謎一般的存在,甚至名字也不清楚。為了稱呼他們的地方或國家,葡萄牙人於是用瓷器來命名這個國家——China(下譯為「中國」)【註一】。

【註一】有關葡萄牙文獻上的中國稱呼,除了「China」、「Malchina」之外,還有「Chins」、「Chinjs」、「Mahachina」等。這些稱呼都是葡萄牙商人和船員在印度洋各地、從不同族群的人中打聽回來,再用音譯記錄名字,因此稱呼在「譯上譯」下變得五花八門,這在印刷術出現之前的時代非常常見的情況。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繪圖師身份是一個謎。地圖展示卡布拉爾船隊的最新發現,如巴西和印度地區。

         中國向葡萄牙人蒙上一層神秘面紗,而葡萄牙人同樣地希望歐洲人對「印度」依然保持神秘。雖然曼紐一世大肆宣揚發現印度的偉大創舉,但對航行和有關印度洋的知識列為國家機密,膽敢泄密的叛徒將格殺勿論,但很多人仍然千方百計地奪得這些知識,特別是競爭國家。1502年,一位名為坎迪諾(Alberto Cantino)的意大利間諜潛入葡萄牙,他重聘一個製圖師製作一幅世界地圖,再把地圖運回意大利,獻給他的主公——費拉拉公爵埃爾科萊一世(Ercole I d'Este, Duke of Ferrara)。公爵看到這幅地圖後大概會相當驚訝,因為地圖顛覆自己的世界觀,展示出非洲大陸、新發現的巴西(當時葡萄牙人只知道是新土地)和遙遠的印度……這幅地圖展示卡拉布爾船隊回國後的最新資訊。

        大家會問為何要花這一段來介紹這幅地圖?它與中國有甚麼關係?筆者除了想講講這場知識戰爭之外,當然也是因為《坎迪諾平面球形圖》(Cantino planisphere)提到重要的一點。雖然葡萄牙人還未到訪馬六甲和更遠的東方,但葡萄牙人從印度商人得知這座港口的消息,地圖提及大量在卡利卡特售賣的商品是來自馬六甲,而港口的商人大多數來自中國(China)。另外,在馬六甲更遠的海岸還標著名為「China Cochin」的地方,這個地名日後成為越南的稱呼——「交趾支那」。

《坎迪諾平面球形圖》上有關馬六甲的描述,上寫著卡利卡特的貨品主要來自馬六甲,而這城市的商人大多數自中國。

        這幅間諜地圖,不單說明葡萄牙人知道有處名為中國的地方,亦暗示了他們往後的行動——他們要拿下馬六甲,既是為了壟斷天下珍品,亦是為了接近中國。


與華人吃的第一餐飯

第一任葡印總督阿爾梅達,擁有「副王」的頭銜。在短短三年任內,他征服印度洋多個重要港口,並在1509年的第烏之役(Battle of Diu)掃除了印度洋上的反葡萄牙聯軍,穩定了葡萄牙人在亞洲的勢力。

        往後數年,曼紐一世每年會派出一支印度艦隊前往「印度」,既是取得東方貨品,也是討伐穆斯林世界作準備。不過「印度」真是太遙遠,通訊和補給極為不方便,國王的詔示要花上一年時間才能到當地,根本無法統治,他必須要建立一個新政府代為統治當地。就這樣,曼紐一世決定成立「印度國」(Estado da Índia,即葡屬印度的前身),並委任大貴族阿爾梅達(Francisco de Almeida)為「印度副王」(Vice-Rei da Índia)【註二】,代替國王統治這片新領土。

【註二】雖然中文大多譯作葡印總督,但實際上有副王(Viceroy)和總督(Governor)之分。副王的地位和權力大於總督,而且只有地位非常顯赫的皇族和大貴族才能擁有副王的稱號。

        正如老闆指令海外部的領導一樣,曼紐一世準備了上百頁、143項任務的清單交給阿爾梅達,讓他放手去幹,其中包括「『發現』錫蘭、中國、馬六甲和『目前尚不了解的其他地區』」。阿爾梅達只有三年任期,手上嚴重缺乏人手和資金,還要在印度洋上進行南征北討。不過,權力再大的員工在刻薄的老闆面前,也只有Say Yes的選擇,他專心處理印度洋上的事務,至於馬六甲和中國則隨緣吧……但曼紐一世可不是這樣想,他不久收到線報,得知西班牙人派出一支船隊去遠征馬六甲,於是命令阿爾梅達馬上出兵搶先佔領。然而,阿爾梅達卻不願出兵,因為他們的據點科欽(Cochin)隨時受到敵人的圍攻,遠征只會招來災難。受不了的國王於是招來塞凱拉,任命他為1508年度的印度艦隊的司令,率領五艘帆船前往馬六甲建立貿易站,以及收集有關中國的一系列情報。

        一年後(1509年),塞凱拉的船隊抵達馬六甲,並打算拜見當地蘇丹。抵達時,一艘小船乘著三個人來到葡萄牙人的船隊,並登上塞凱拉的旗艦上。這些神秘人的衣著和外貌非常不同,他們皮膚很白,留著又長又黑的頭髮,頭上戴著高圓帕,身上穿著扣襟很低、袖子寬大的長袍,他們「一上船就下跪,雙手舉向天空並親吻地面。」塞凱拉嘗試透過翻譯與這些神秘人溝通,但翻譯也不知道他們說甚麼,顯然地葡萄牙人從未接觸這些來自神秘國家的人。他們於是在港口另找一個翻譯,塞凱拉與這些人談話之後,終於知道他們是國王尋找的中國人【註三】。這次可能是馬可波羅之後,歐洲人與華人第一次直接對話。

【註三】為免閱讀時感到混淆,筆者把中國本土的稱為「中國人」,而海外的中國人則稱為「華人」。

葡萄牙貴族塞凱拉,他是最早與馬六甲接觸的官方代表,也在當地接觸到華人。他其後於1518年被國王任命為第四任葡印總督。

        有客自遠方來,華人一貫作風是請食飯,華人船長邀請塞凱拉等人來船隻吃晚餐。上船後,葡萄牙人看到擺著九張餐檯,上面擺滿了菜肴,有雞、鴨、烤豬肉、燉豬肉和用蜂蜜和糖做的丸子等等,湯菜用銀碗盛載,而中國人用銀製的湯匙和筷子。開始吃飯時,每個人會用一條繡花餐巾擦手,食完飯後還熱鬧一番。幾個小時後,葡萄牙人要回到自己的船上,而華人船長一直把他們送回船上後,才返回自己的船上。

        這次歷史性的交流,雖然有很多細節沒有交待,如葡萄牙人初次使用筷子的心得(或許他們自備餐具赴宴)、華人船長的身份是甚麼、雙方交談的內容是甚麼、葡萄牙人得到了甚麼情報、往後還有沒有其他交流等等,但葡萄牙人經此之後確定中國是存在的。雖然馬六甲蘇丹重用穆斯林商人,但港口內卻有大批華商從事貿易,甚至協助蘇丹管理港口。現在,葡萄牙人對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往後雙方還會在經商上進行合作、互惠互利。

        雖然塞凱拉船隊得到新收穫,但他們的任務還是與馬六甲蘇丹會面。馬六甲宮廷得知這些新來者的求見後,人們都在議論紛紛,而那些穆斯林商人擔心葡萄牙人成為新的競爭者,於是說服蘇丹去捉拿他們。馬六甲蘇丹於是假借宴請塞凱拉上岸,借機捉住他們,但風聲曾走漏了,塞凱拉等人只好殺出一條血路離開城市。然而,兩艘帆船被馬六甲人焚燬,還有二十多名船員被敵人擒獲。


1513年,在Tamao


葡印總督阿爾布克爾克,擁有「東方雄獅」和「葡萄牙戰神」的稱號,他任內攻佔果阿和、馬六甲和霍爾木茲的極具戰略意義的貿易據點,並曾經率領艦隊深入伊斯蘭世界的腹地。

        絕望的葡萄牙人質看著自己的同袍被捨棄,他們只有想辦法自救。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向科欽求救;其中一名人質阿努若(Rui de Araujo)的求救信,在1510年8月被寄到葡印總督手上。這時候的總督是日後被奉為「東方雄獅」、「葡萄牙戰神」的阿爾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亞豐素雅布基街 Rua Afonso de Albuquerque 就是以他來命名),而他剛剛從敵人的大包圍中狼狽地逃出來,他發誓要重奪果阿。馬六甲的人質們反正已經被拘禁了一年,再等待一年半載也無妨,大不了之後幫他們報仇。

        三個月後(1510年11月),阿爾布克爾克組織兵力反擊,奪回葡萄牙人在亞洲第一片直接統治領土,也是「印度國」的首都。戰鬥結束後,部隊並沒有馬上解散,因為總督不久要再次揮軍遠征。為了增加獲救的成功率,阿努若的信件中提供大量馬六甲的情報,因為這座城市不是曼紐一世想像的靠四、五艘戰船就能征服,他建議總督「即使未必真的需要這麼多兵力,閣下也必須率領全部力量到此,以其在陸地與海洋震懾敵人。」1511年4月,阿爾布克爾布率領十八艘戰船、700名葡萄牙士兵和300名馬拉巴爾士兵,跨越印度洋東部、遠征馬六甲。1511年7月,葡萄牙大軍來到馬六甲,雙方商議無果後,阿爾布克爾克果斷攻戰。經過半個月的激戰後,馬六甲蘇丹逐出城市,葡萄牙人成功奪下這座亞洲最重要的貿易中心。

         馬六甲對葡萄牙人而言是一件極具價值的大禮,他們不但得到亞洲、非洲各地出產的珍品,更重要是坐享東南亞貿易的戰略位置,使「印度」航線伸展至更遙遠的東方。葡萄牙人成為馬六甲的話事人後,城內的商人們轉而與他們合作,他們包括華人、馬拉皮人(Mappila)、克林人(Kelings)、坦米爾人(Tamils)、古吉拉特人(Gujarati)等在印度洋上的貿易族群。葡萄牙人在克林人的協助下展開一系列探索行動,探索緬甸的馬達班(Martaban)、印度東南部的布利格德(Pulicat)、暹羅的阿瑜陀耶(Ayutthaya)、爪哇的摩鹿加群島(Maluku),並開拓印度洋東面、以馬六甲為中心的貿易航線。當然,中國也是葡萄牙人尋找的目標之一。

加雷亞(Gaspar Correia)繪畫的馬六甲地圖,為葡萄牙人在1511年佔領時的情景。

         1513年,馬六甲首任要塞司令(Capitão-mor)布里托(Rui de Brito Patalim)派出歐維士(Jorge Álvares)和他的兒子一起隨船前往中國。數個月後,歐維士終於來到一處名為Tamao的地方,人們告訴他這裡是他們一直尋找的神秘國度——中國。他帶著百感交織的心情登岸:既是高興地豎立一座發現碑,意味著葡萄牙人又發現一處新地方;同時,他又傷心地把途中逝世的兒子埋葬在碑邊。歐維士在Tamao進行貿易後,便返回馬六甲,把發現中國的消息報告,葡萄牙人把Tamao稱為「貿易島」(Ilha da Veniaga),而那裡成為他們與中國人最早的貿易點。

         雖然大家知道歐維士的航行,但航行的眾多細節卻不清不楚。單單是Tamao的考證已經足夠讓學界大戰兩個世紀,上川島、下川島、大澳、大門島、伶仃島、屯門澳、大茅、舵尾、大澳、大嶼山、南頭島、東湧等,其中「屯門澳說」和「東湧說」是較多人接受【註四】。至於年份,阿爾布克爾克向曼紐一世報告是1513年5月和6月的事情,而意大利人科薩里(Andrea Corsali)向佛羅倫斯公爵麥地奇(Giuliano di Lorenzo de' Medici)報告時則說是1514年。

【註四】據金國平教授的研究,Tamao是指屯門澳,而Tamao島則是指大嶼山。至於東湧是位於大嶼山北部的海灣,因而「東湧說」和「大嶼山」並不矛盾。

         另外,歐維士與中國人交易時的細節並不多。歐維士乘坐的船隻並非葡萄牙帆船,而是一艘來自緬甸勃固(Bago)的中式帆船,由葡萄牙皇室與布里托各出資一半,滿載著胡椒前往中國。哪麼這批華人是中國本土的人,還是勃固的海外華商呢?葡萄牙人出資是指僱用這艘中式帆船,還是提供胡椒貨品作貿易?來到Tamao後,與歐維士等人進行貿易的又是何許人?他們是從廣州前來的官方的商人,或是地方上的走私商或海盜?歐維士返回馬六甲時,船上載著甚麼的中國貨品?從當時貿易情況來看,歐維士等人的貿易很可能是一場走私貿易,但不論如何,葡萄牙人與中國人的第一次接觸還是展開了。


看到那個看不見的國度


         一直以來,人們提到「絲綢之路」(Sink Roads)是連接東西的貿易路線,但事實上這不是中國與歐洲的直接聯繫,而是透過中東、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建構起來的連繫。威尼斯的貴族從絲綢中得知世界存在著一個「絲國」;而忽必烈汗也是透過商旅才得知世界另一端的事情。像馬可波羅的見過東西方的旅行家,可說是百年難得一見的人物,但這個局面因為十五世紀的海上探索而結束。

         從里斯本至卡利卡特、從果阿至馬六甲、從馬六甲至貿易島,達伽瑪完成印度首航的創舉後,葡萄牙人花上了十五年在亞洲的海上探索,這個存在於《馬可波羅遊記》和貿易商旅的國度終於直接出現在歐洲人的眼中,中國與歐洲和世界的貿易也隨之展開。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葡萄牙人看似是非常積極地尋找中國,但這一切真的是葡萄牙人單方面的成果嗎?還是中國人向世界招手的結果呢?



參考資料:
  • Roger Crowley著,陸大鵬譯,《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 Jerry Brotton著,楊惠君譯,《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台北:馬可孛羅文化,2015。
  • João de Barros、Bernadino de Escalante等著,何高濟譯,《十六世紀葡萄牙文學中的中國:中華帝國概述》,北京:中華書局,2013。
  • Sanjay Subrahmanyam著,何吉賢譯,《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 - 1700:政治和經濟史》,澳門: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1997。
  • Fernando Correia de Oliveira著,楊立民、王燕平譯,《葡中接觸五百年》,澳門:紀念葡萄牙發現事業澳門地區委員會,1999。
  • 金國平、吳志良著,《過十字門》,澳門:澳門成人教育學會,2004。
  • Rui Manuel Loureiro著,《葡萄牙人尋找中國:從馬六甲到澳門》,載於吳志良、金國平與湯開建編,《澳門史新篇》第一冊,澳門基金會,2008。
  • G. R. Crone, Maps and their Make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 London: Hutchinson’s University Library, 1953.
  • Gaspar Correia, Lendas da Índia, Volume 1. Lisbon: Academia Real das Sciencias de Lisboa, 1858.
  • Academia Real das Sciencias de Lisboa (Eds), Alguns documentos do Archivo Nacional da Torre do Tombo ácerca das navegações e conquistas Portuguezas. Lisboa : Imprensa Nacional, 189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