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碼頭街福德祠:生果街百年的見證

大碼頭街福德祠,位於大碼頭街二十八、三十號。
        早上的大碼頭街(Rua do Teatro),人流並不多,只有一、兩家商舖開門,但隨著夜幕低垂,街道上的果欄紛紛開門,一部部載著生果的貨車駛入窄街中。百多年前,水果經水路從「大碼頭」上岸,儘管碼頭消失了,但這個地方依然保留生果批發的功能。

祠內的《重修大碼頭福德祠碑》,它記載了福德祠早期的歷史。
        作為一條古老的商業街,大碼頭街除了有不少古舊的果欄,也設有一座福德祠,供奉「福德正神」,即「土地公」。所謂「土能生白玉,地可生黃金」,土地公不僅是地區的守護神,也是商家們的「財神」。大碼頭街福德祠始創於何年,已經難以考究,但相傳在清代嘉慶年間(1796 – 1820),這裡已經建有一座小祠。福德祠由商戶與大碼頭坊居民所建,但由於這裡設有重要的「大碼頭」,福德祠應屬清朝大碼頭官員領銜的官廟。

福德祠內的供台,上有一尊土地公神像。
        據廟內石碑所述,現在的福德祠建於1881年(光緒七年)。話說起來,1875年(光緒元年)的一場颱風,導致大碼頭坊附近發生火災。由於當時的房舍多為木屋,火災很容易蔓延起來,但大火卻沒有波及「大碼頭坊」,居民和商家認為是土地神保佑,於是一起集資重修大碼頭街的福德祠。直到今天,一些大碼頭街的商家和工人仍然到福德祠,供奉土地神。

福德祠內一側的「土地婆婆」神位,是 澳門廟宇少數的情況。
        現時大碼頭街福德祠內,掛有一件「彩門」及兩對對聯。祠內的供台供奉土地公神像,而後面貼有一幅財神畫像。值得一提,供台左側的神位,供奉「土地婆婆」。相傳,「土地婆婆」認為人間應有富有貧,與救助百姓的「土地公公」不同,而被百姓視為自私自利、小氣吝惜,因而甚少被供奉。大碼頭福德祠卻設有「地婆婆」神位,可算是少見的情況。

福德祠內的一件「彩門」
        大碼頭街福德祠,不僅是澳門土地信俗的一部分,同時也見證大碼頭街商業及居民生活的演變。雖然福德祠仍然有一些商戶供奉和打理,但現時環境破落,部分地方更用作儲放雜物。大碼頭街福德祠昔日的光輝,只有商戶和居民們的力量來復甦,正如當年重修福德祠一樣。


(完)


參考資料:
  • 譚世寶(2006)。《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州:廣東人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唐家花園遺址:媲美娛園的一代名園

唐家花園的大屋位於普濟禪院斜對面,但建築早已被拆卸。         澳門是一座極具歷史風韻的小城,在街上不難發現很多歷史建築,一些被完好保留,但更多是殘破不堪。即使前世多麼燦爛,但今生也難逃被拆的命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而唐家花園遺址正是其中一個例子。唐家花園曾經與盧廉若花園、張園合稱「澳門三大名園」,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花園被荒廢、被破壞,現在更淪為一座停車場……

濠江風雲——黑幫秘聞錄

        「有錢賺的地方,必定會有衝突,問題是下位對手是另一個堂口的老大,還是您的伙伴,又或是您的兄弟而已。」這是電影《濠江風雲》中黑幫老大尹志巨的「名言」,也是回歸前澳門江湖的最佳寫照,幫派鬥爭進入白熱化,火拼時常發生,使澳門人心惶惶。然而早在「十四K」和「水房」出現前,澳門黑幫已經存在兩個世紀,到底誰是本地黑幫始祖呢?這種社會的陰暗面,大家從來都抱有好奇,但一直看不清的層層迷霧,讓我們斗膽,捕風捉影地為大家揭開其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