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於庇山耶街的上架行會館,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日也是會館的魯班先師誕。 |
在解譯「上架行」之前,先要了解何謂「三行」。所謂「三行」,最初是指中國古代建造業,分為建築業(上架)、運輸業(中架),以及造船業(下架)。隨著時代不同,「三行」的意思也有所改變,改為專指「上架行」中的木行、搭棚行及打石行,但由於本地打石行頭窄,所以被油漆行所取代。因此,上架行會館就是昔日澳門建築業工會的會館。
![]() |
上架行會館保留了三件石碑,記載了早期會館的歷史,如1855年的《上架行重修會館碑記》及1863年的《上架行同治元年與夷人受地碑誌》。 |
建築燒燬可以重建,工友們於是一起集資重修會館,而在會館落成前,他們設立一座魯班神壇,讓工友們繼續祭祀。時至今天,神壇依然保留在會館的「大殿」中。終於,新的上架行會館共花了三年時間,在1858年(咸豐八年)落成。雖然上架行工友建立會館,但會館的土地屬於澳葡政府,所以每年需交上租銀二十元,於是他們在1863年(同治元年),「用金百元」來買下土地,免於向葡人交租。
![]() |
上架行會館的魯班先師神壇,設於1856年,是會館內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在文革期間,神像曾以板樟所封閉,直到1981年。 |
![]() |
在1950年代,上架行會館創辦子弟學校,這是當年學校舉行家長會的情況。(圖片來源:《論盡媒體》) |
![]() |
上架行會館經修復後,增建了「魯班先師木工藝陳列館」。 |
(完)
參考資料:
- 王文達(2003)。《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
- 論盡媒體(2014年9月8日)。《自己工友自己幫》,取錄自:http://aamacau.com/2014/09/08/%E8%87%AA%E5%B7%B1%E7%9A%84%E5%B7%A5%E5%8F%8B%E8%87%AA%E5%B7%B1%E5%B9%AB/。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