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年舊事


        新春度歲,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你準備了迎接過年嗎?大掃除、貼揮春、換新衣、放爆竹等,跟著傳統過新年,習俗可謂多籮籮。走到街上,各區均舉行慶祝活動,如舞龍醒獅、園遊會和節慶表演,居民遊客齊度歲,市面熱鬧非凡。不過昔日澳門人過新年,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尋找那些「新年舊事」吧!


古今習俗多不同

        每年農曆十二月中後,家家戶戶開始忙著辦年貨,為慶祝新年作準備,過年食品、海味、新衣物、年曆、拜年禮品等總是少不了,而在三十年代的街邊攤擋,還會售賣陶瓷器皿和豬仔錢罌等物品。辦完年貨後,回家要進行一次「大掃除」,把全屋打掃得乾乾淨淨,並把家中用具換上新的,送舊迎新,之後貼上揮春和春聯。在印刷揮春出現前,揮春需要找到街上書信攤,由「寫信佬」代勞寫作揮春。另外,人們也會買能趨吉避凶的年畫掛在家中,這些年畫的題材由民間神話、歷史故事和新年祝福,包羅萬有。

        在吃過團年飯後,逛花市是一家人除夕夜的主要節目。傳統習俗相信,新年時在家中擺設桃花、盆桔、水仙、劍蘭和菊花等鮮花,會花開富貴,帶來一年的好運,所以各家各戶會買花以應節。過去本地的年宵花市,設有議事亭前地及營地大街一帶,用竹搭起攤檔,但後來在南灣附近街道及工人球場內設市。近年議事亭前也闢為步行街,而且地處市區中心,仍在該處擺設花市。花市一般三、四天,年初一凌晨就結束。除夕夜晚是年宵花市高潮,紅男綠女,人山人海。

        除了逛花市之外,昔日澳門還有除夕「賣懶」的習俗。在吃過團年飯後,家家戶戶的小孩成群結隊走到街上,一手提著紅燈籠,一手拿著盛有雞蛋的碗,並叫著「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不懶!」這樣在街巷走幾個圈後,然後回到家中把雞蛋吃了,這樣就能把「懶」賣掉了,來年勤奮讀書。

        過了除夕夜後,新的一年來臨。那一刻,大街小巷到處都會聽到小孩大呼,「財神到、財神到」。這些小孩手上拿著一份寫著「財神」的小紅紙,挨家挨戶去派發,一面敲門一面大叫「財神到」。屋內的人一聽到便會馬上開門拿過紅紙,意味著財神迎接,同時送給小孩一封紅紙或利市。然而,隨著生活和社會的改變,「賣懶」和「接財神」的習俗在五十年代後已經沒落。


舞龍鬥牛賀新年

        農曆新年期間,昔日的澳門街同樣相當熱鬧。在大年初一,不少人會到廟宇上香祈福,燃放爆竹,其中媽閣廟和觀音堂是最人山人海的。從年三十晚到年初四,大批居民和遊客絡繹不絕地參拜,殿內香火鼎盛、紫煙瀰漫,而院裡緋紅遍地、鞭炮轟鳴。

        在大年初一的大三巴前,旅遊局每年都會舉行「金龍賀歲活動」,在「澳門歷史城區」遊走。話說起來,這項新年活動今年正好五十年,歷史相當悠久。從1969年起,「金龍賀歲活動」由本澳的一家地產建築公司舉行,這條特製金龍共長六、七十節。在正午時,由澳門官員和知名人士在議事亭前地為金龍點晴及簪花掛紅後,隨即表演,醒獅作伴。金龍翻滾舞動幾次後,便到在街道巡遊,吸引不少居民和遊人觀賞。當年,有些觀眾還走前摸龍身或龍尾,希望來年多福添壽。

        不過,要數澳門最獨特的新年活動,絕對是新年鬥牛!澳門首次鬥牛在1966年8月1日亮相,由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主辦,可謂「遠東首創」者。其後,在1974年和1996年,「澳娛」也主辦的新春鬥牛。所有供賽事用的牛隻、馬匹皆由里斯本經輪船運來澳門演出,而且每場皆加插警察樂隊演奏鬥牛名曲助興,場面非常熱鬧,可說是轟動一時。在鬥牛賽事中,還會進行一次考驗觀眾的勇氣和意志的遊戲,那就是在牛角上掛有千元的利市一封,有膽量者可親自落場走近牛隻身邊取去利市。雖然澳門新春僅舉行兩場鬥牛,但也曾為本地新年帶來獨一無二的色彩。


水上人家迎新春

        在七十年代之前,澳門是一處繁華的漁港,在農曆十二月初十起,漁船開始陸續回港準備度歲,即使是遠航漁船也會趕在初廿四前回來,與家人團聚吃夜飯。停泊在內港的船隻可達近千艘,由南面媽閣廟的海面,一艘挨著一艘的延伸至北區的林茂塘水域,蒂桅林立,旌旗密佈。

        如果說,居民在度歲前為房屋「洗邋遢」,那麼漁民也要為漁船大掃除,洗甲板、清理船身、保養船殼等,同時也會修理和整頓謀生工具,再來是處理魚欄和商店的債務,事關中國人最忌「砸數」過年!清理漁船過後,漁民把揮春貼在船上當眼,並擺上年象徵吉利的年橘作為重要的裝飾。此外,在船舷旁的桅杆也分別用紅布帶綁上一些生菜、芫荽、紅紙錢,寓意「和氣生財」。

        歲晚時漁民除了祭灶神,也要祭海神。他們會事前準備紙船,上面插滿紙羅傘和紙人,另外還放滿紙金銀、紙元寶、紙錢和紙衣,待在船頭燒上香燭拜祭後,便把紙船放在海中任其漂流,希望海神能夠保佑船家未來一年漁獲高產,出海平安。

        大年初四日開始,漁民便會陸續啟航出海。新年後的首航,當船隻駛經媽閣廟對開的海面時都會稍停一會,船頭轉舵面對著廟宇,漁民奉上清香,燃放一串鞭炮後才揚帆而去,稱之為「行張」,祈求天后保佑新的一年出海能夠萬事如意,出入平安。與此同時,漁民也採用鮮花、紅紙、柚葉等結成花束,放置於船頭,以表示「向天上神明」致意。



新年,起變化

        年,又過年,不論古今,中國人對農曆新年的極其重視,但時移勢易,現代人急速的生活步伐,令一些傳統在時代洪流中被沖走,即使具有根固價值的習俗看似保留,但在社會中起變化,換成另一模樣。那時候的濠江新年,人口雖少,但傳統中充滿著濃厚的人情,比今天的新年更具氣氛和味道。


(本文刊登於《梳打雜誌(第70期)》2015年2月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