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的聖安多尼堂聖像出遊,雖然儀式規模不大,但卻別具文化意義。 |
每年六月,位於白鴿巢公園旁的聖安多尼堂(St. Anthony’s Church)都會舉行聖像出遊儀式,以紀念教堂主保帕多瓦的聖安多尼(Anthony of Padua)。儘管儀式的規模並不大,而且世界各地也有聖安多尼堂聖像巡遊,但本地的儀式卻蘊含獨特的意義,依然是澳門一件宗教盛事。
 |
聖安多尼堂為澳門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供奉「葡國主保」及「海員主保」聖安多尼。 |
早在開埠之初,耶穌會修士(Jesuits)已經建造聖安多尼堂,據說它是三大古教堂中最古老者。為何修士們選擇把首座教堂獻給聖安多尼?原來,聖安多尼不僅是天主教最廣為人知的聖人,生於里斯本的他更被視為「葡萄牙人主保」,因此他在葡國具有崇高的地位。同時,聖安多尼也被海員奉為主保聖人,所以教堂設在內港北灣之上,是為了守護航海者的生命。由此可見,葡國人選擇把教堂獻給聖安多尼,不但是出於對聖人的尊重,也是帶有特別的含義。
現時,世界各地皆有聖安多尼聖像巡遊,相傳與聖人去世時的奇蹟有關。1231年6月13日,聖安多尼在意大利帕多瓦城(Padua)逝世,享年三十六歲,當天城內所有教堂的大鐘自動響起,小孩們紛紛跑到街上大哭,向民眾宣布哀傷的消息。其後,遺體在十七日出殯,據說隊伍所到之處,盲者復見,聾者得聞,啞者能言,跛者能行,後來演變成為各地的聖安多尼像巡遊儀式。
 |
教堂內的聖安多尼聖像,右手持著百合花,左手抱耶穌聖嬰。 |
不過,澳門聖安多尼堂的聖像出巡卻與本地一場風災有關。自聖安多尼教堂建造後,曾經歷過多次摧毀和重建,其中包括在1874年的「甲戌風災」。在九月二十二日,駭人的風暴直迫港澳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雷雨天氣,使沙梨頭一帶出現嚴重的水浸。居民打算到高地上避難,但無奈晚上四周一片漆黑,他們根本不知從何離開。
 |
1874年「甲戌風災」後的聖安多尼堂,雖然教堂被大火燒燬,但卻拯救無數人的生活。 |
正當生死一線之際,聖安多尼堂突然被雷電擊中焚燒,火光有如奇蹟般引領居民逃往高地,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這次風災共造成5,000人死亡,幾乎是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近2,000艘船隻被摧毀,市內無數建築物受到破壞。為了紀念風災,人們把風災當天定為「天災節」,而聖安多尼堂在紀念日中舉行聖像巡遊,感謝當天發生的奇蹟。其後,「天災節」的聖像巡遊改為聖人紀念日進行,也就是聖安多尼離逝的日子。
(續下文)
參考資料:
-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無日期)。聖安多尼簡介【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取自http://www.catholic.org.tw/nanthony/stantony0.htm。
- 吳宗岳(2010年)。《澳門教堂之旅》。新加坡:培生教育。
- 呂志鵬與黃健威(2009年)。《澳門天主教堂》。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