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5屆澳門藝術街上演的土生土語話劇《冇瓦遮頭》,希望透過話劇讓土生土語從瀕危中挽救。 (圖片來源:Macaukey.com) |
土生土語是澳門土生葡人(Macanese)族群最早的母語,擁有相當古老的歷史,也見證族群近半世紀的演變。十六世紀初期,葡萄牙人勢力在東方擴張,葡語在非洲和亞洲某些地方接觸,並與當地語言混合,漸漸形成不同的葡萄牙混合語(Portuguese Creole)。早在1511年,葡萄牙人在馬六甲定居,很快便與當地人通婚,並誕生一批歐亞混血兒,這就是最早的土生葡人族群。
為了方便交流,土生葡人主要使用葡語溝通,但過程中也加入了印度、馬來語等的元素,從而創造名為「Papia Kristang」的葡萄牙馬來混合語,成為土生土語的雛型。隨著葡萄牙人東來,Papia Kristang也帶到澳門,在受到本地語言的影響下,演變為非常獨特的澳門方言——Patuá土生土語。
昔日來澳的葡人多是軍人為主,在不能攜眷的情況下,他們與亞洲女子通婚,形成本地的土生葡人家庭。一般來說,土語通常是從母親學習,因此早期的土語充滿大量馬來語、印度語和粵語的元素,而且基本是作為家庭語言存在,所以宗主國一直沒有承認這種方言。不過,土語卻是土生葡人身份的重要象徵,即使在公開場合,他們也不會引以為恥。在三百年時間裡,土語吸收了不同外來語言,詞彙不斷擴充,而發音、構詞及語法已定形,語言也日漸成熟。
![]() |
土生葡人是帶有葡萄牙血統的亞洲混血兒,而土生土語一直是他們的母語,直到二十世紀才出現變化。 (圖片來源:《澳門雜誌(第40期)》 |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土語已經在土生族群中失去地位,並漸漸被粵語、葡語及英語取代,走向衰落。經過一個世紀的摧殘,現在能熟練使用土生土語只餘下約五十人,而年輕一代大多不會使用土語,甚至從未聽過土語,土生土語幾乎是步向消失的邊緣。幸好,近年土生社群重新關注土生土語,透過話劇,以藝術傳承這種代表自己族群的語言。除此之外,政府把土生土語話劇列為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看到他們對這種瀕危語言的重視。
當一種語言的消失,一個可能世界也會隨之消失。土生土語的消失,不僅對本地土生族群的文化帶來難以彌補的影響,更使澳門喪失東西交流下的獨特結晶。只有當大家認同文化遺產時,它才能在時代中保留。現時各方正努力挽救,希望令悲劇不會發生……
(完)
參考資料:
- 夏禮賢(2004年6月)。《土生土語——澳門瀕危的「甜蜜語言」》,《澳門雜誌(第40期)》。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 鄭淑賢(2004年6月)。《土生土語話劇團 以藝術延續土語生命》,《澳門雜誌(第40期)》。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 Batalha, G. H.(2005年8月)。《 20世紀50年代澳門土生葡人口語遺存研究》,《文化雜誌(第52期)》。澳門:澳門文化局。
- 胡慧明(2005年8 月)。《《澳門記略》反映的澳門土生葡語面貌》,《文化雜誌(第52期)》。澳門:澳門文化局。
- 蘋果日報(2014年5月14日)。《全球只50人流利使用 澳門律師救瀕危土語》,《蘋果日報》。香港:壹傳媒有限公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