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濠江.蠔情——百年澳門蠔油業滋味


「日日食盡珍饈與百味,蠔油時時刻刻幫到您……
餐餐添啲蠔油陪伴您,色香味美。」

        不論是白烚青菜,還是鮑參翅肚,只要配上鮮美的蠔油,都可變成珍饈百味,這就是蠔油的神奇魔力。今時今日,大家可以隨時在超市買到一支蠔油,開飯時餐餐陪著您。不過,半世紀之前蠔油可是高價醬料,並非處處可以買到。

        澳門曾經以盛產生蠔而聞名,所以才會被稱為「濠江」(原為「蠔江」),而本地出產的蠔油更是名揚國際!今期我們將會帶大家見證當年澳門蠔油業的光輝歲月,尋找那份陳年舊味!


蠔油始於李錦記

        醬料被稱為「八珍主人」,即使天下最稀世的珍饈,如果沒有醬料的配合,烹調出來也不過是普通菜色,甚至孔子都說過:「不得其醬,不食。」可見大聖人也認為醬料真是魅力沒法擋!

        在眾多醬料之中,蠔油可謂廣東地區原創醬油,但到底是誰發現這種獨特味道呢?要知道很多發現往往是「無心插柳」的,而李錦記的始創人——李錦裳也是無意中發現醬油。生於廣東新會的李錦裳,年青時以務農為生,但因為一次見義勇為得罪了當地惡霸,結果只好帶著母親離開家鄉,來到南水鎮定居,開設小茶寮維生。

        南水鎮盛產生蠔,而李錦裳為了幫補家計,也會把朋友送來的蠔豉烹煮,然後在茶寮出售。最初李錦裳並沒有發現「蠔汁」的存在,但有一次他忘記熄爐,見到煮蠔留下來的蠔汁時,輕嘗之下,發現這些汁液濃縮了的蠔豉的精華,甚至比豉油更加惹味。其後,李錦裳再把蠔汁用調味料加以改良,成為最早的蠔油出售,結果深受大家喜愛。終於,李錦裳在1888年成立李錦記蠔油莊出售蠔油。

        在沒有專利權的時代,只要知道蠔油的製作方法,就能開設自家的蠔油。在李錦記成立之後,很多後起之秀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廣東地區的蠔油莊開得成行成市,蠔油業可謂百花齊放!


蠔油業百年揭幕

        澳門雖然以盛產生蠔而聞名,但本地蠔油業一直到1902年才出現,由澳門兩大蠔油莊——榮甡蠔油莊及李錦記,一起拉開蠔油業的序幕。

        二十世紀初期,李錦記在南水鎮可謂發展得有聲有色,但卻在1902年,一場大火把蠔油莊燒燬。昔日家業付之一炬,李錦裳只好遷居到澳門發展,重振李錦記的名堂。李錦記於1906年在澳門開設最早的工場,位於下環街九號,至於今時大家在新馬路街尾看到的門市,事實上設立於1918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正當李氏移居澳門的同時,榮甡蠔油莊的創辦人曾氏也在1902年來到澳門,並在內港開設一座海味店,同時也出售自家製作的蠔油,成為港澳地區首家蠔油莊。據榮甡第三代傳人曾溥洲先生所述,他的祖父在寶安縣投靠親戚,在那裡學習養蠔、製作蠔油和蠔豉的技術。自曾氏創立榮甡至今,店舖一直設在門巴素打爾古街七號,經歷了112年的風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在上世紀初期,當遊客從內港登岸後,都會選擇買一些蠔油及蝦醬作為手信,使澳門製造的蠔油聞名港澳。大家可能好奇一問,為何同樣靠海的香港卻不見出產生蠔與蠔油?

        事實上,生蠔是生於像澳門的鹹淡水交界處,而香港屬於鹹水地區,所以較少出產生蠔。昔日,漁民都會在南灣、新口岸和媽閣一帶採蠔,這些地方的水流不太湍急,適合依靠捕食浮游生物的生蠔生長。

        一般來說,生蠔每隔三年為一做,而採蠔的工具很簡單,漁民僅帶一個帶彎形小鈎的小鎚。在每天潮退後,漁民涉足在海邊泥淖中,他們用小鎚先把整隻蠔連殼鑿下來,然後放在水桶中,當採集到一定數量時便帶回岸。



國父難忘的榮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澳門蠔油業可謂享譽國際,當時除了本地買家之外,連一海之隔的香港,甚至外國的中菜館,也向榮甡和李錦記等本地蠔油莊買貨,熱門程度絕不亞於今天的杏仁餅。

        在1934年,澳葡政府邀請榮甡蠔油莊到葡萄牙波爾圖參展,希望將蠔油推廣至歐洲等地。這份殊榮在當時可是前所未有的榮耀,其後政府更頒贈獎項以讚揚曾氏的成就,令榮甡蠔油莊一時享譽中外。據說,國父孫中山先生亦是榮甡蠔油莊的忠實擁躉,即使他其後遷居南京,還經常派人到榮甡買蠔油送到南京。

        到底榮甡的蠔油有甚麼魅力,連葡國人和孫中山也千里迢迢一嘗?原來,當年榮甡在新口岸設有養蠔場,養蠔、煮蠔及製成蠔油全都是自家生產,以確保生產的蠔油能達成高品質。雖然其後榮甡關閉蠔場,改為從外地購買蠔水,但以柴火煮調蠔水來熬製蠔油。每次熬製需時十小時,而且期間一步也不能離開,火候要控制得非常精準,因為火候太猛會煮燶,而文火太慢不能令蠔油出味。一百斤鮮蠔才能煉製約兩斤蠔油,眞材實料,才是美味矜貴之處。

        時至今天,榮甡是港澳唯一出產柴火蠔油的蠔油莊。想不到,每支柴火蠔油惹味的背後,原來都蘊含著曾老先生一生的心血。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

        在榮甡蠔油享譽國際之際,李錦記在第二代掌門人李兆南接手後,在1932年把公司總部從澳門遷往香港,並業務迅速擴展。

        為何李錦記決定捨棄澳門的基地,而遷到香港發展?若要李錦記繼續發展下去,單憑港澳市場不能長久維持,品牌需要擴充海外市場,而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港,絕對讓「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李錦記」!而事實證明李兆南的決定,令李錦記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令產品日漸走上國際化之路。

        李錦記一直以來都是憑著蠔油和蝦醬打天下,直到1972年李文達擔任第三代傳人時,他們開發更多蠔油的種類,包括「舊庄特級蠔油」、「熊貓牌鮮味蠔油」、「財神蠔油」、「素食蠔油」等,希望符合大眾的口味。現時除了蠔油之外,李錦記也出產近二百款產品,幾乎成為人人皆知的品牌。雖然李錦記王國已經是國際名牌,但始終對「新馬路611號」的發祥地依然不離不棄。


往事只能回味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內港街道上蠔油莊林立,當時共有十二家蠔油莊,其中以福泰興、李錦記、榮甡號及合勝隆,合稱「蠔油四大家」。然而,隨著六、七十年代填海工程增加,以及海水不斷受到污染,本地生產的生蠔已經大大減少,而且不能食用,蠔油莊只能向外地購入蠔水生產。

        另外,蠔油始終屬於高價醬料,製作成本和時間較多,特別是手造生產蠔油,更是產量甚少,所以不少蠔油莊支撐不著昂貴的成本,漸漸結業淘汰;加上很多年青人寧願到酒店工作,也不願入行,使蠔油業只餘下老一輩繼續經營,蠔油業也自九十年代開始步向衰落。時至今日,蠔油不再是甚麼貴價醬料,大家可以在超市隨手購買,但真正由澳門製造的蠔油幾乎在市面上消失。

        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小城之下,有人依然堅決獨守童叟無欺的忠信,在殘舊的老店中回望這生的奮鬥,讓這份「蠔情」迎合發展的節奏,繼續傳承下去。


(本文刊登於《梳打雜誌(第63期)》2014年6月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