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副將大馬路與連勝馬路的十二平房:被遺忘的別墅珍品

美副將大馬路55號和57號,當中55號是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的會址。
      政府近日提出收回美副將大馬路(Avenida do Coronel Mesquita)與連勝馬路(Estrada de Coelho do Amaral)交界的12座別墅,以用作土地儲備,因而引起社會對別墅保育的關注。很多專家、學者和學團紛紛建議政府保留這些平房,也提出不同的活化保育建議,包括用作民宿、社團用地、博物館和文創空間等,以促進望廈區的旅遊發展。不過在談論保育的意見前,必須先了解文物的歷史和價值(Heritage values)。
        美副將大馬路開闢前是歷史悠久的望廈村,與附近的龍田村屬於當時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但在1849年時村落被澳葡政府強行侵佔,而村民與政府進行長時間的抗爭。直到20世紀初,政府終於摧毀望廈古村並開闢貫穿東西的馬路,即為今天的美副將大馬路。美基士打曾血洗關閘和白沙嶺,而以其名命之的馬路則摧毀僅餘的村落。


1960年代的雅廉訪大馬路平房,兩座平房即今天的海渾閣和高雅花園。(圖片來源:Willis Chan
街道開闢後,只有少數建築物和街巷被保留下來,包括普濟禪院、觀音古廟、城隍廟、康真君廟和少數民宅等,其餘的建築皆被發展商收購並興建平房,也就是今天所見的別墅。被收回的平房位於美副將大馬路55號至73號及連勝馬路118號至120號,都是建於1939年,據說由華人建築師設計,屬於「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Soft Portuguese StyleNationalistic Style)建築物。
        這種風格屬於一種折衝式風格(Eclecticism),包含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早期現代主義風格(Early Modern)、1718世紀的傳統葡式建築風格,以及地區性的建築特色等。因此,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的建築在結構上採用現代主義的建築技藝,但具有非常多元化的裝飾,成為一種既符合新時代,又突出傳統和地區文化的代表性風格。
20世紀初期,葡萄牙推翻君主制並先後成立第一共和國(The First Republic)和第二共和國(New State,葡文為“Estado Novo”),這種新式風格已被使用在建築物上。不過在1940年代時,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大量被採用到公共和私人建築上,幾乎是盛極一時。由於這種風格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同時盛行,所以被冠以「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可惜在1950年代,現代主義風格(Modern Style)漸漸取代民族主義風格,所以這種風格也慢慢出現式微。


美副將大馬路73號平房內的花園
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的風行並非限於葡國境內,同時也推廣到葡屬殖民地上。在現代主義建築崛起的20世紀中,當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城市紛紛追求新潮風格,葡萄牙民族主義風格卻獨領風騷地盛行於澳門,說明了澳門特殊的政治環境和歷史文化,而具有這種風格的建築更是罕見的建築珍品!在地產商大力發展下,從美副將大馬路至荷蘭園大馬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Ferreira de Almeida),以及東望洋山(Guia Hill)都蓋滿了這些平房和別墅。
連勝馬路118號和120號的平房,現在尚有居民居著。
不過隨著該區的發展,多數平房早已被拆卸並重建為高樓,其他地方的平房也買少見少,只有極少數平房殘破地空置,所以美副將大馬路的平房是少數能被完好地保留的平房建築群。平房所保留的不單是建築群的完整性,以及建築物本身,也文物包含了原功能和人脈等內涵。總括而言,這12座平房在本土建築史上擁有特殊價值,而且具有歷史和社會價值。
        今天12座平房中,只有6座還在使用。對於政府應否收回平房,筆者站在保存原功能和人脈等內涵的立場上,認為最少干預是對文物的最佳保護,尚有人使用的平房可以擱置收回。至於空閒的平房,則可以改用作民宿或社團用地,這樣既能對文物的價值造成較低的影響,同時讓文物更好地促進澳門的發展。持著「活化」(Revitalization)的大旗對文物進行闊刀大斧的改建,絕非所謂的文物保育(Conservation),那僅是「立面主義」(Facadism)或純粹的文物破壞,文物保育的意義是保留它的意義和價值,而非它的驅體。


(完)


參考資料:

留言

  1. 很喜歡你最後的一段,現在澳門追求的所謂文物保護就是Facadism,只保留門面,內裡空洞或完全不是那回事,戀愛巷就是這樣。

    我其實也想寫一系列關於澳門的建築的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交流一下,我的Blog

    http://blog.billyau.com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澳門的文物保護主要是參考香港、內地和台灣的例子,它們文物保護的常見的方法是「活化再利用」。政府認為利用新功能來保存文物,但事實上是抹殺文物的價值。舊式平房保留立面,再改建為高樓,在澳門這些例子實在太多。如果大眾不關注,相信這些十二平房的下場也會如此。

      我也有留意您的blog,希望日後可以多點跟您交流。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