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隱藏於花叢中的愛情與戰爭——澳門花園故事


        澳門地少人多,高樓林立,在急速的發展下,城市的綠化區買少見少,而公園成為了市民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不提不知,澳門約有40多座公園,除了作為市民大眾休憩的地方,也舉行文娛活動的場所,所以公園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大家在公園休息時,可能會發現園內立有一些石像或紀念碑,其實,澳門有不少公園都具有歷史價值,園內的一碑一石、一草一樹,甚至是公園的名字,都見證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今期我們將帶您遊訪四座名園——白鴿巢公園、加思欄花園、二龍喉公園和氹仔碼頭公園,細探澳門名園的秘密!


白鴿巢公園

白羽下閃耀詩的光芒

        在澳門眾多公園中,沒有一座比白鴿巢公園更有氣派的園林!在園外眺望有如一座寧靜的山崗,在園內遊覽卻有一種大方得體的感覺。即使是位於人口密集的住宅區中,公園內叢林參天,生機勃勃,使它難以在高樓中隱藏起來。

        白鴿巢公園原本是位於澳門舊城區的山崗,鄰近昔日的沙梨頭村。由於山崗上長滿鳳凰木,每逢盛夏來臨,山崗上呈現一片緋紅的壯麗景象,所以有「鳳凰山」之稱。直到在18世紀末,葡國富商俾利喇買下整座鳳凰山作為私家花園,並在園內建造一幢華麗的大宅,可見他是一位財雄勢大的商人。但俾利喇死後,人們開始為他豐厚的遺產爆發爭奪戰,最後鳳凰山大宅由他的女婿馬葵士所繼承。

        相傳「白鴿巢」的名字源自馬葵士,因為他非常喜愛白鴿,所以他在花園內飼養數百隻鴿子。試想像,成千上百的白鴿翱翔天際的是多麼壯麗的!人們覺得這座花園有如白鴿的巢穴,所以才稱它為「白鴿巢」。除了白鴿,馬葵士也十分仰慕賈梅士,雖然他們在時空上相差两百多年。而這位葡國大詩人來訪鳳凰山的時候,鳳凰山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山崗。

少年游俠賈梅士

        賈梅士出生於1524年,年少氣盛的他在葡國過著放蕩的生活,他曾因與宮女相戀而被逐出宮,後來又因他用刀刺傷一名法官的頸部,而被派遣到印度。賈梅士在印度期間開始寫下一些詩作,包括他的鉅著《葡國魂》。1556年,賈梅士來到澳門,並在鳳凰山的石洞吟誦詩句。雖然他逗留在澳門的時間只有兩年,但詩作大部份內容都在澳門完成。經過一波多折,賈梅士終於在1570年回國,並在兩年後發表了《葡國魂》。這部詩作被後人視為葡萄牙最偉大的史詩,並與荷馬、維吉爾、但丁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相比,時至今天他依然被後世視為葡萄牙的詩聖。 

        賈梅士來到澳門完成部分《葡國魂》詩作的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他在澳門結識一位中國情人,則較少人知道。當賈梅士踏上返國之旅時,他帶同這位情人回去自己的祖國,可惜當他們到越南時遇上海難。賈梅士一手捉著詩作手稿,一手拿著木板飄浮而最終得救,但他卻永遠失去了這位情人。賈梅士對這位中國情人念念不忘,並留下不少詩作紀念她。

        1778年,年老無嗣的馬葵士把花園送給政府,花園的部份被開放為公園,而別墅經過多番轉手後成為今天的東方基金會會址。另外,公園內保存了大量古樹,不論在品種或數量也是澳門之最,更有園藝專家在移植園內古樹到歐洲作研究。白鴿巢公園所蘊含的深厚底蘊,使這座百年名園依然保留那份寧靜大方的氣派。

二龍喉花園

兵頭遊息自有園

        位於東望洋山麓下的二龍喉公園,門上設有一雙猛獸造型的石製雕像,口中源源不絕地流出清水,有人認為「二龍喉」的名字源自這兩座水龍喉。事實上,「二龍喉」的名字已經記載多年,據說它是一處山泉的名字。相傳除了二龍喉山泉,附近還有「大龍喉」和「小龍喉」兩座山泉。有趣的是,二龍喉山泉最初並非位於今天的公園內,而是處於現在松山隧道的出口。在18世紀末,舊二龍喉山泉被劃為軍事區,所以人們轉到大龍喉山泉取水,並改稱它為「二龍喉」,經過多年後人們早已淡忘了這段歷史。

        至於二龍喉公園,最初也只是鄰近龍田村外的荒地,直到1848年由亞美打神父開闢為園林為止。其後,澳門政府購買了亞美打的園林作為總督的官邸,因為傳統上華人稱澳門總督為兵頭,所以花園有「兵頭花園」的稱呼,但總督都不太喜歡在二龍喉官邸居住,因為花園內昆蟲較多。在羅沙出任總督期間,他見園內樹木品類甚多,所以在這裡栽培很多植物來美化街道。

        1931年,二龍喉官邸發生了嚴重的大爆炸,整座官邸瞬間化為一片火海。這場爆炸的原因是因為花園內存放大量作為軍事用途的火藥,當時正值炎夏,高溫之下引發火藥庫爆炸。爆炸導致嚴重的傷亡,並波及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的多座住宅,其中包括孫中山的家人在澳門的居所。事後,政府向孫中山的兒子孫科賠償,孫科重建一幢新的別墅,這座別墅也就是今天的澳門國父紀念館。

        官邸被毀後,二龍喉被重新規劃為今天的格局,花園前部分為幼稚園和兒童遊樂場,而後部分則作為兵營和花園,而何東爵士後來購買二龍喉正門左邊的地方來開闢公園,直到1959年政府正式把二龍喉開放為公園,而何東也把土地贈予政府,所以人們又稱二龍喉公園為「何東花園」。另外,在白覺理擔任總督期間,他在二龍喉花園內安置一些草食動物,使公園成為澳門半島唯一一座動物園。

        經過1996年和1997年的重整後,二龍喉公園已經擴展至今天所見的規模。動物園內不但安置了禽鳥和爬行類動物,也增加了黑葉猴、黑熊和獼猴等珍貴動物,名副其實是一座「鬧市動物園」!此外,公園內也建造澳門首座登山纜車,讓市民和遊客在輕鬆登山之餘,又能飽覽東望洋山麓下的風光。


加思欄花園

澳門第一座公園

        在車水馬龍的水坑尾街上,四周都是人來人往的商業大廈,唯獨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台立在大道上,亭後是一片綠油油的休憩地區,這就是加思欄花園的所在地。在南灣尚未填海築樓前,加思欄花園是位於海灣旁邊,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南灣花園」。

        在加思欄花園開闢前,來自西班牙的方濟各會已經於1571年在公園附近建立修道院,而「加思欄」源自修會的葡語名字,然而很多人會發現兩者讀音卻相差甚遠,原來背後是一次翻譯失誤的故事:在明末清初,一名中國官員來訪澳門視察,與他隨行的是一位懂中文的葡國神父。當他們來到方濟各修道院,他問神父修道院的名字,按照西方的書寫方法,神父從左至右寫下「法欄思加」四字,然後又刪減了「法」字,所以當官員以中國傳統由右至左的方法讀出,名字就變成「加思欄」了!

        可惜,方濟各修道院在1848年被政府沒收,並在1860年被拆卸。土地被改建為兵營,而餘下的大片土地則被開闢成澳門第一座公園。加思欄花園由蘇維士設計,分為高低兩個部分:高部位於東望洋新街,而低部則位於南灣大馬路。昔日,加思欄花園綠葉成蔭,不少途人在公園內聊天休憩,但後來政府把低部的公園開闢為家辣堂街,令花園的格局和規模大受影響。

        另外,較少人知道在加思欄花園上原來有兩座「八角亭」,分別是大小各一。大八角亭位於加思欄花園的中央,它是公園內的一座舞台,每逢週末晚上都有樂隊前來演奏。但在1940年,演奏活動停止舉辦,所以大八角亭也因而被拆掉。至於小八角亭則是今天所見的八角亭圖書館,但最初它只是公園內的酒水部和桌球室。不過由於生意慘淡,曾過多次轉手後,政府決定把大小八角亭一併拆卸。幸好當時何賢先生出資購買小八角亭,並將它贈予中華總商會,用來改建為圖書館,使小八角亭才免於被拆的命運。順帶一提,八角亭圖書館是澳門第一座中文圖書館,也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公共圖書館。

        除了大小八角亭,在加思欄公園高層平台也有一座淡紅色圓柱形的建築物,它原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者的「歐戰紀念館」。在1918年,德國軍隊強攻法國境內的里斯,該區由英法兩軍負責防禦,但開戰不久英軍迅速被瓦解,而法軍又尚未到來。於是,作為協約國的葡國出動三萬士兵抵抗,直到法軍來臨才退下防線。戰鬥共造成八千人死亡,而當中不少士兵是來自澳門的。後來,歐戰紀念館被遷出,今天建築物已成為澳門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會址。

氹仔碼頭花園

        氹仔碼頭花園位於賽馬場附近,公園鄰近氹仔新城區,靠近海洋花園的隧道口。在20世紀中期前,公園的所在正好是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在碼頭花園高地上可以眺望對岸的橫琴島,而且對出水域的是由氹仔、路環、大橫琴和小橫琴構成的外十字門,過去曾經是船隻通往澳門和廣州的必經之路,所以有不少海盜在水域中出沒,威脅航道的安全及居民的生活。

        因此,葡萄牙人在1845年出兵強佔氹仔後,決定興建一座炮台來加強氹仔的防衛。不過,炮台的費用並非由葡方支付,而是向氹仔居民徵收。事實上在殖民統治下,葡萄牙人向居民們徵收款項無疑是對中國政府宣示他們在氹仔的主權!除了建造炮台,他們也在旁邊建造一座客運碼頭,來連接澳門和氹仔之間的交通。在澳氹大橋建成的百多年時間裡,碼頭對氹仔的航運起了關鍵作用。不過隨著航運的式微和碼頭的棄用,氹仔舊碼頭與炮台已經成為後人追憶過去的紀念物。

        來到氹仔炮台上,可以更清楚地飽覽橫琴的風光,難怪當年總督亞馬留選擇把炮台改建為避暑的夏日官邸!也因為這樣,氹仔炮台在建築規格上不如其他炮台那麼嚴謹。若以為碼頭花園之遊就此結束就錯了,其實在炮台後方還隱藏著另一座小花園。在炮台後面的火藥庫搭級而上,便會來到一處幽靜的花園平台,當中有一牌貌似墓碑的小石碑出現在花園中,所以這些花園被稱為「紀念碑花園」。

        這牌紀念碑並非為紀念甚麼豐功偉業或名人偉事而立的,而是悼念一場不幸的災難:1850年10月29日,葡萄牙軍艦「第二瑪琍亞」號(又譯「瑪麗亞二世」號)千里迢迢從葡國駛到澳門,共同慶祝女皇瑪麗亞二世的誕辰紀念日。不幸的是,正當軍艦停泊在氹仔碼頭與人們歡天喜地慶祝時,軍艦突然發生爆炸,造成非常嚴重的傷亡。船上224名水手中有188人罹難,附近的船隻同樣受到波及,這次意外是澳門海軍史上最嚴重的事故。

        後人對爆炸事故發生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報復,也有人認為是英國人進一步打擊澳門港口的陰謀,但很多人都相信亞馬留總督被殺有關。事件過後,政府在每年10月29日都會在花園內舉行悼念活動,但儀式後來不再舉行,只留下這牌紀念碑供人悼念。

延伸閱讀:亞馬留遇殺案

        在鴉片戰爭後,葡萄牙打算把澳門納入殖民地,因而派出作風強硬的亞馬留出任總督。亞馬留上任後,對舊城區外的中國村落作出徵稅和收地等行為,影響村民們的生活,以及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同時,他在任命與鄰埠的英國人交惡,令他無形樹敵甚多。後來,亞馬留又因掘墳闢路引發望廈村村民的不滿。終於,村民沈亞米與其餘六人一同在郊外伏擊總督,把亞馬留總督斬死於蓮峰廟附近。

(本文刊載於《梳打雜誌(第51期)》七月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