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澳門戲棚建築:竹棚搭起百年大戲史(下)

1910年搭建的大戲戲棚,屬於「金字頂」式戲棚。(圖片來源:"Album Macau")
(承上文)

        前文提及,中國南部盛產竹子,因而成為建築上主要的材料,但並非所有竹也能使用。香港屋宇署推出的《竹棚架設計及搭建指引》中提及,搭建竹棚通常是用篙竹和毛竹,而竹齡需達三至五年,長度為六米,在使用前應被垂直放在室內風乾至少三個月。雖然這套指引是在技術層面上,卻詳細介紹港澳地區的築棚工藝。

雀仔園福德祠的戲棚,由於街道相當狹窄,戲棚已搭建觀眾席,而舞臺和後臺則是固定的。
氹仔北帝廟的戲棚搭建於廟前地上,結構相對地完善,並容納數百位觀眾。
        除了「就地取材」之外,竹子的另一項優勢是「因地制宜」,可以根據環境和情況搭建戲棚。在媽閣廟、北帝廟和譚公廟皆設有廣闊的前地,固然能在廟前搭建一座大戲棚;但若能在狹窄的地方,如雀仔園福德祠和大三巴哪吒廟,同樣能在街道上搭起小規劃的戲棚。即使前地上有一些障礙物,如大樹和街燈等,都無阻戲棚的搭建。一般而言,戲棚主要由舞臺和觀眾席構成,兩側留有空間供樂隊演奏,而舞臺的後臺還設有演員的化妝間和更衣室。順帶一提,昔日媽閣戲棚是延伸至海邊,現時譚公廟戲棚內的後臺仍然搭出海邊。

路環譚公廟的戲棚是澳門最具規模的,其舞臺和後臺皆伸延至海邊,古時的媽閣戲棚也是如此。
現時的媽閣戲棚採用現代劇院的設計,觀眾席以傾斜的階梯形式設計,讓觀眾們能看到演出。
        戲棚建築雖然屬於傳統的建築工藝,但若細心留意,不難發現戲棚建築在改變中。首先,今天的媽閣戲棚採用現代劇院的設計,觀眾席以傾斜的階梯形式設計,讓場內每位觀眾也能清楚看到演出。其次是戲棚的規模和搭建上,舊式戲棚的內部較現時的高,這點可能吸收了西方的拱式建築(Arch),規模得以縮小。然而,有關戲棚工藝吸收西方元素的說法,仍然有待進一步的考證。另外,之前提及現今使用一些新的物料,如尼龍布代替稻草覆蓋戲棚、尼龍蔑代替竹蔑等,而媽閣戲棚更以鐵架作為固定用的底座。

今天的戲棚不僅採用新的物料,同時也吸引西方的拱式建築。
昔日沙梨頭打醮地被建成學校,而神功戲改到學校操場內進行。
        戲棚建築與神功戲的文化是相輔相承的,而築棚工藝仍廣泛用於建築上,但隨著城市發展,一些廟前地面臨著變化,如蓮溪廟和沙梨頭土地廟。雖然兩座廟宇的神功戲分別改到附近的球場和學校操場舉行,但傳統戲棚已經不在。傳統文化之間是相連的,如神功戲與戲棚的連繫,即使形式依然存在,一旦其中的元素消失,也造成無形的損害,而非僅僅少了一份傳統的味道。


(完)


參考資料:
  • 香港屋宇署(無年份)。《竹棚架設計及搭建指引》。取錄自:http://www.bd.gov.hk/chineseT/documents/code/GDCBS_c.pdf。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上)

時至今天,新中央酒店依然是新馬路的地標之一,它曾經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         前陣子,筆者與朋友經過新馬路時,一時好奇走進新中央酒店,向前枱接待員詢問房價。然後,她朗朗上口地說:「窗口打唔開,電視睇唔倒,Wifi唔使諗,你哋係唔係要Book房?」聽到這樣的介紹,不禁讓人感慨這家近百年的酒店,今天竟淪落這種慘況。曾幾何時,新中央酒店是澳門最豪華的酒店,更是第二代賭業王國的首都,它見證澳門上世紀賭權的變化。

人食人?亂葬崗?澳門猛鬼恐怖實錄

        盂蘭節快到,鬼門關大開。相傳在農曆七月時間,孤魂野鬼會四處在人間找食,而陰森恐佈的地方更是鬼魂集結的地方。有些人不小心踏入這些地方,可能會撞邪見鬼、招惹不測 ……

新中央酒店:澳門首座摩登酒店(下)

1940年代的中央酒店圖則,原樓高六層的酒店加建為十一層高。 (圖片來源:《城市經緯:新馬路及其周邊街道特展圖錄》) (承上文)         1940年,位於內港十六號碼頭對面的國際酒店正式落成。九層的樓高讓它打破中央酒店保持多年全澳最高建築的紀錄,而酒店的奢華也毫不遜色於後者。顯然地,國際酒店是中央酒店所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對當時堪稱「賭王」的傅老榕和高可寧而言,豈能容忍這樣的挑戰!他們聘用香港頂尖的工程師,計劃對酒店進行加建。結果,他們提出一個相當大膽而瘋狂的方案——在中央酒店頂層加建五層,使建築達到十一層樓高,重奪最高建築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