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5的文章

摩登線條:澳門小城下的現代建築(五)——步向摩登的騎樓街

落成於1940年的國際酒店,位於內港與新馬路之間的交界,由澳門著名現代建築師諾拉斯設計。 (承上文)         踏入上世紀四十年代,二戰的炮火無情地摧殘香港及內地,澳門因為是中立區的關係,大批富商官紳從內港和香港逃難,更連同生意一起帶到澳門。雖然在戰爭中居民生活困苦,但商業活動並未因而停頓。在酒店、賭場、當舖、銀號及碼頭林立的新馬路,現代建築的發展並未因戰爭而停頓,反而使這條騎樓街出現摩登的面貌。

摩登線條:澳門小城下的現代建築(四)——內港上的現代風

內港八號碼頭「大豐倉」,建於1942年,為何賢旗下的物業,為倉庫、碼頭和寫字樓的建築。 (承上文)         內港自開埠以來一直是澳門最重要的口岸,不論是商貿和漁業,海上活動皆集中在該區。在二十世紀初期,澳葡政府為了重整內港,內港沿岸的街道重整,開闢從媽閣廟前地,沿海直到蓮峰廟前的康莊大道,並在沿岸興建新碼頭。然而,這些碼頭建築以木材建造,經過二十多年的風吹雨打,建築也變得殘舊。即使仍能使用,碼頭也未必能應付漸趨大型船隻,因此在四十年代起,碼頭漸漸被現代建築所取代。在南舢舨碼頭兩旁有兩座古舊的碼頭,分別是八號及十一號碼頭,雖然它們早已空置,但其簡樸卻獨特的外觀,可見他們的建造者來頭絕不簡單。

廣告.留痕

        今時今日的廣告可謂五花八門,從傳統的海報和報紙,到六、七十年代的大氣電波,再到現時的社交網站。隨著媒介的改變,「廣告」的概念不斷地重新定位,但不管怎麼定位,也改變不了它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是時代下的集體回憶。         李錦記的墨寶、青島啤酒的壁畫、德成按的招牌、芬達的霓虹燈牌、可口可樂的大水樽……這些曾經的流行廣告,經歷風風雨雨,漸漸埋沒在城市中的角落。或許在它們消失之前,大家不妨細心欣賞這些歲月下的「留痕」廣告。

摩登線條:澳門小城下的現代建築(三)——現代校舍的嘗試

1934年落成的魯彌士主教幼稚園,建築略帶裝飾風藝術的味道。 (承上文)         學校,不僅是一處教授學識的殿堂,也是知識匯聚的聖地。在現代建築史上,各地學院孕育出各自的學派,甚至劃時代的建築風格,如包浩斯學派,其校園建築更是現代建築的經典之作。在澳門,儘管未見有這樣的建築學府,也沒有出現影響深遠的建築風格,校園卻成為本地現代建築的嘗試,但為何兩者會扯上關係呢?

摩登線條:澳門小城下的現代建築(二)——新城區的新街市

位於提督馬路與高士德大馬路交界的紅街市,為澳門最古老的街市建築之一,也是本地首座現代市場建築。 (承上文)         自十九世紀末,葡萄牙人把澳門城區的土地擴張至整個半島,並發展舊城區附近的地區,如開闢雀仔園坊和新橋區、重建望德堂坊等。由於舊城區的環境雜亂無章,經常發生火災和瘟疫,因此在規劃這些新坊區時,考慮到交通、綠化、衛生、生活等方面。新建的雀仔園坊和望德堂坊被劃為方格形,而新橋區則是以三盞燈(即嘉路米耶圓形地,Rotunda de Carlos da Maia)為中心的楔形街區,區內除了有筆直的街道外,也劃出區域用作墟市,便於政府進行管理。

摩登線條:澳門小城下的現代建築(一)——追求現代之美

關前正街66號唐樓,儘管是一棟簡單的住宅建築,但卻是相當具有特色現代建築。         澳門的建築遺產,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宏偉的教堂、古色古香的廟宇、氣派的大宅或古典的拱形建築。的確,論年份,它們有一定的歷史,而且買少見少;論外型,它們勝在夠氣勢,花肖裝潢和華麗外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正當大家把建築遺產的焦點放在古典建築上時,事實上,澳門還有不少具有價值的現代建築,值得各位欣賞和關注。